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71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21.
介绍了应用在冰蓄冷空调系统上使用的导热塑料盘管,列出了它的特点,并作了传热性能的比较分析,证明了在蓄冰槽中使用导热塑料盘管代替金属盘管是可行的,它对于推广应用冰蓄冷空调系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2.
基于微分几何的过驱动并联机器人驱动奇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分几何方法对过驱动并联机器人驱动奇异性进行了分析。应用位形流形和环境流形上黎曼度量的投影关系,分析其驱动奇异性产生原因,进一步依据嵌入映射定义,提出用位形流形切空间的任一标架来代替雅可比矩阵分析驱动奇异性的方法,并利用矩阵秩的有关特性,给出分析驱动奇异性的简洁等价形式以避免矩阵乘积运算。与应用隐函数微分法相比,该方法避免多次求解逆矩阵,从而降低了计算的复杂性。最后,以平面2-DOF 过驱动并联机器人为例,说明上述理论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基于加权矩阵的过驱动并联机构驱动力矩调节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平面三自由度过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并基于虚功原理和等效力方法得出了其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过驱动机构动力学方程逆解问题的特点,提出用一种新的优化目标(即加权范数最小方法)来协调分配驱动力矩。将驱动器的额定输出力矩与实际工作力矩之间的差值定义为该驱动器的继容力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加权系数的选择准则。根据所提出的局部调节或全局调节准则来选择加权系数可以调节相应驱动器输出力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均衡各驱动器的继容力矩。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防止部分驱动器输出力矩过大和保证系统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王长庆  陆震 《流体机械》1998,26(1):55-58
利用建立的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实验台对管内有来福线的低肋管进行实验研究。管内有来福线的整体低肋管管内的来福线用来强化管内的换热,管外的肋片用来强化管外溶液的传热传质。在管内换热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下,用管内有来福线的整体低肋管能提高整个发生器的传热系数。实验中,在热水流量较小以及热水进口温度较低情况下,这种传热管能有效改善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  相似文献   
25.
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颢  何广平  陆震 《机电工程》2008,25(4):8-11
通信是制约控制系统性能、影响控制效果的关键技术,而CAN总线本身可以保证通信的快速、实时和强抗干扰能力.但是,CAN协议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具体的跳跃机器人控制问题上,需要应用层协议来实现.针对一种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基于CAN总线搭建了上、下位机模式的控制系统,分析了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控制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CAN应用层协议.实验结果证明,应用此应用层协议能够实现上、下位机间准确、高效的通信.  相似文献   
26.
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是了解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的运动特性,是指导探索有效控制方法的前提,但因模型的复杂和方程推导过程的繁琐,很容易在分析和运算过程中出错,这就需要对模型进行测试。给出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atlab编程得到机器人在给定初态、无输入情形下的动态响应。基于用仿真结果反过来验证模型的思路,提出一种结合ADAMS测试模型的有效方法。以ADAMS下对应的仿真结果为参照,通过对比Matlab与ADAMS响应曲线的吻合程度来测试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两个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27.
一种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抑制的复模态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立成  陆震  于守谦  郑红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10):1186-1188
研究了柔性机器人末端振动的抑制控制问题,方法是将机器人动力学方程进行分解,再将分解得到的柔性振动动力学方程写成状态空间的形式,根据复模态分析的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利用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具有的自运动优化能力,提出了一种自运动优化选择的复模态法,该方法通过自运动的优化选择在复模态空间中零化低阶模态的激励力,以实现对机器人末端振动的抑制。针对一个末杆为柔性杆的3维4自由度机器人进行了控制仿真,仿真同时对比使用了其它2种同类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并显示复模态法取得了比其同类方法好很多的末端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8.
无线智能网     
1无线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结构北美的移动网络引入了基于CS2的无线智能网(WIN),通过智能网的功能,为用户在移动的环境中提供无缝的终端业务,个人移动业务和先进的网络业务。最初的无线智能网标准规定了分布功能平面(DFP)的结构、呼叫模型、移动性管理模型和一些先进的网络业务。后来的WIN标准又增加了一些能力和业务。WIN的发展同时也是第二代移动系统向第三代移动系统演进的过程。WIN分布功能平面上所定义的与移动性相关的功能实体是IMT2000核心网络功能结构的一个子集。WIN的分布功能平面图1是IS771定义的WIN系统中…  相似文献   
29.
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有纳米SiO2 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PEGDA) 为单体, 加入液态电解质, 通过紫外光辐射固化制备了凝胶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NCPE) 。含有纳米SiO2 的PEGDA 单体是以水性硅溶胶为原料, 通过一个溶剂交换过程制备的, 与此同时纳米SiO2 的表面通过加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 进行改性, 使其表面具有可以参与光固化的丙烯酸酯基团。与用不含纳米粒子的PEGDA 单体制备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相比, 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更高, 尤其是电化学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0.
基于微分几何的欠驱动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秀娟  陆震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0):132-136
应用位形流形最小嵌入模型,对带有二阶非完整约束的欠驱动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进行研究。采用位形流形最小嵌入模型,简化了动力学方程,为欠驱动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首先用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表示被动关节的存在,给出基于嵌入模型的动力学方程解的结构。通过引入计算转矩控制法,给出另一个和主动关节及控制输入有关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分析控制输入和这两个方程组解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与控制输入及这两个方程组的解相关的欠定线性方程组,求解该欠定线性方程组,得到欠驱动机器人改进的动力学方程,进而可以运用全驱动机器人控制法来实现最小嵌入模型的控制,解决了由全驱动机器人控制法实现欠驱动机器人关节空间控制的问题。最后以平面二杆欠驱动机器人为例,验证了所得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