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0篇
水利工程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对带预制裂缝的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电化学沉积试验,研究在三种不同电流密度和三种不同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工况下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解质溶液中越接近钢筋的部分电场强度越强,反应越剧烈,沉淀首先出现在阴极附近;修复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小。  相似文献   
22.
我处一台德国福格勒S1700型摊铺机,其上配置的发动机是道依获FSIA13FR型。一次,在使用中发现,随着负荷的增大,发动机转速有较明显的下降,有时还会熄火。当时我们以为是发动机油路故障造成供油量不足引起的。经过对油管、输油泵的检修及更换柴油滤芯后,发动机非正常熄火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后来,在使用中又出现了新情况,即发动机的转速随着负荷的变化波动较以前更大,负荷增大转速下降甚至熄火,负荷减小转速则会上升而且越来越高,象失去控制似的,若立即调整油门拉杆,降低转速(不熄火),则发动机的转速随之下降,但稳定不下…  相似文献   
23.
对四种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进行原材料性能测试,配合比试验和高温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阶段的强度损失机理,给出了剩余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对比研究高温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损失。结果表明:在高温后,四种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质量损失较少,力学性能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并且随温度的增加其下降趋势越大。  相似文献   
24.
从黏性土地基模型的制备、固结到50 g离心机加速度条件下对振动台激励的反应等方面,介绍水平黏性土地基地震动力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和步骤.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所研究的黏性土地基土层从下到上最大地震峰值加速度逐渐增加,说明该自由场地基土层从下到上对地震有放大作用.从土层的加速度反应谱可以看出,在输入的Parkfield地震波作用下,该地基的自然频率为0.5 Hz,地基对低频成分有放大作用,而对大于10 Hz的频率成分几乎没有放大作用.由位移和孔压的变化曲线可知,地基表层土在地震过程中发生的侧向位移最大,而表层以下的土层侧向位移不大.地震过程中中下部土层的孔压增长量最大,中上部土层的孔压增长量次之,底部土层的孔压增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25.
选择三种养护方式(标准养护、80℃热水养护、洒水养护)、设置5种碳纳米管掺量(0、0.05%、0.10%、0.15%、0.20%),研究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掺量、养护方式对碳纳米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基于SEM测试结果对基体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散处理后的MWCNTs溶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相较于未分散处理的MWCNTs,MWCNTs分散液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的提高幅度更大;80℃热水养护下,当经分散处理后的MWCNTs掺量为0.10%时,MWCNTs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最大;标准养护和洒水养护下,当经分散处理后的MWCNTs掺量为0.15%时,MWCNTs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最大;SEM结果显示,胶凝材料二次水化生成了大量水化硅酸钙,减少了孔隙;碳纳米管能与基体紧密连接,阻止微裂缝的生成和扩展,起到了桥接和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26.
铁青铜零件在箱式炉中加热时,氧化性气氛与其表面发生作用,生成一层氧化铍型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对铍青铜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因此,铍青铜零件的加热最好是在氨分解炉及真空炉内进行。但一般工厂目前尚无这些设备,而采用装箱保护加热的方法,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27.
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揭示非饱和土性状的主要本构关系,但对于100℃以上高温环境下软黏土的土-水特性研究很少。针对上海软黏土的常温(20℃)土样和105℃,150℃和200℃等高温加热4 h后的土样,采用气相法研究了高温作用后上海软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随温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研究了高温后软黏土的土-水特性随温度变化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00℃以上高温环境下上海软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随温度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随温度升高软黏土的持水能力下降,吸力降低,进气值减小。分析各温度下土样的SEM图像发现,土的总孔隙数量减少,但少量孔隙的孔径增大,从微观特征上说明了土-水特性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机理。说明,孔隙数量和孔隙结构随温度升高发生的变化是导致软黏土的土-水特性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
从黏性土地基模型的制备、固结到50 g离心机加速度条件下对振动台激励的反应等方面,介绍水平黏性土地基地震动力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和步骤。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所研究的黏性土地基土层从下到上最大地震峰值加速度逐渐增加,说明该自由场地基土层从下到上对地震有放大作用。从土层的加速度反应谱可以看出,在输入的Parkfield地震波作用下,该地基的自然频率为0.5 Hz,地基对低频成分有放大作用,而对大于10 Hz的频率成分几乎没有放大作用。由位移和孔压的变化曲线可知,地基表层土在地震过程中发生的侧向位移最大,而表层以下的土层侧向位移不大。地震过程中中下部土层的孔压增长量最大,中上部土层的孔压增长量次之,底部土层的孔压增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29.
恶劣环境下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基础上,对C30机制砂混凝土开展了高温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研究了冻融循环、冻融循环后酸侵蚀和碱侵蚀3种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相对动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高温、高温后酸侵蚀和碱侵蚀3种情况下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相对动弹模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和冻融次数范围内,机制砂混凝土在高温和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模量显著降低,并随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其降低幅度有增大趋势;机制砂混凝土在高温和冻融循环后,耐酸、碱侵蚀性能明显降低,温度越高、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越多,其耐酸、碱侵蚀能力越低,且以耐酸侵蚀能力为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