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无润滑油的实验台,以R22和R410A为工质,测试微肋管的传热系数,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从实验数据可以得出,R22传热系数最高,R410A的压降值最小,该管较好地验证了实验的正确性,同时说明了实验管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82.
本文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加热至较高水温时系统效率明显下降的问题,研究初始水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改变初始水温,分析系统各参数随加热水温的变化规律,得到实际运行特性及制热性能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相同初始水温,随着加热的进行,COP不断下降,加热前期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后期变大;不同初始水温,因系统开机时存在"预热"阶段,加热后期又受压缩机大量吸气带液的影响,故平均COP随初始水温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少量吸气带液能有效降低排气温度,改善系统性能,大量吸气带液却增大系统功耗,加剧COP的下降趋势。此外,提出以排气温度下降后再次上升时的拐点作为压缩机开始大量吸气带液的参照点,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3.
节流装置的调节对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电子膨胀阀因其调节范围广而逐渐得到应用,因此需要对其深入研究。以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研究不同调节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膨胀阀开度下,系统制热量和系统COP随加热的进行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膨胀阀开度下,在加热前期(20~30℃),膨胀阀开度越大,系统COP越大;在加热后期(45~55℃)结果相反;2)在加热过程中,各膨胀阀开度下系统COP趋势线相互交叉,由于压缩机少量吸气带液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因此交叉点与各阀开度下过热度达到0 K的点相近但并不重合;3)以水箱平均温度为控制对象调节电子膨胀阀的方法(优化1#)对系统COP的最大优化率为24.8%;以压缩机吸气过热度为控制对象调节电子膨胀阀的方法(优化2#)与优化1#系统COP相比,最大相差4.2%,且经过实验验证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84.
在卵母细胞低温保存过程中,低温保护剂的添加与去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此过程会对细胞造成致命的渗透损伤和毒性损伤。为了研究保护剂添加和去除联合过程对猪MII期细胞的损伤程度,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适合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连续添加与去除的微流体装置,分别采用微流控线性法和传统的分步法加载和去除低温保护剂,分析了两种方法对卵母细胞的体积变化以及存活率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流控线性法加载和去除低温保护剂时,卵母细胞的体积变化明显小于分步法;线性法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卵裂率、囊胚率分别为95.3%、64.4%、19.4%,都显著高于传统的分步法(79.4%、43.6%、9.7%)(P0.05)。因此,微流体装置用于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添加与去除是有效的,能够显著减小细胞的渗透损伤,为卵母细胞低温保存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5.
本文研究了R32变频滚动转子式制冷系统,实验分析了压缩机运行频率、吸排气压比、蒸发温度对不同吸气状态下压缩机电效率变化规律的影响,并以此建立了适用于吸气过热和吸气带液的压缩机电效率模型。结果表明:1)在相同压比、相同蒸发温度下,压缩机电效率均随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变大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吸气带液段斜率大于吸气过热段,即压缩机吸气带液时,压缩机电效率下降程度更大;2)相同压比下,蒸发温度越高,电效率越小;相同蒸发温度下,压缩机压比越高,电效率越小。同时,压缩机压比越高,蒸发温度对压缩机电效率的影响越大;3)验证工况下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83%,最小相对误差为0.03%,具有较好的可靠性;4)压缩机在低频率下运行时性能会恶化,此时模型的准确性会降低,因此模型适用于压缩机频率高于额定频率、吸气干度大于0.88的工况。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选用近共沸制冷剂R4I0A,对相同尺寸的一根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进行了管外沸腾换热实验研究。对于光管管外沸腾换热,将实验结果分别结合Coper公式和Gaenflo公式得到的管内表面传热系数与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者误差保持在15%以下,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运用Wilsn图解法分别求得两根换热管管内换热强化倍率分别为1.85~2.05和2.02~2.25,通过不同方式改变热流量,综合对比1#换热管和2#换热管总传热系数与管两侧表面传热系数,结果 均显示由于强化管肋类型的不同, I#换热管管外表面结构更有利于汽化核心形成气泡,比2#换热管总传热系数高约10%,管外 表面传热系数高约20%~25%,更加符合强化水平单管管外池沸腾换热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强化管的冷凝换热性能和强化换热机理,采用实验的方法对R410A在外径6.35和8 mm的光管及内螺纹管(螺旋角为18°和28°)中的冷凝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R134a进行对比,实验工况:冷凝温度30和35℃,质量流速400~1 100 kg/(m~2·s)。结果表明:螺纹管冷凝传热系数强化倍率均显著大于内表面扩展倍率;R134a强化因子大于R410A,强化管对粘度、表面张力较大的制冷剂强化效果更显著;8 mm管强化因子大于6 mm,管径较大时,换热提升效果更好;水侧雷诺数为14 000时,8 mm、28°螺纹管在质量流速为500 kg/(m~2·s)时,管内外侧热阻接近,强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DH9003的益生菌作用,对15只健康C57雄性小鼠进行等体积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7)和粪肠球菌DH9003(处理组,n=8),4周后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粪肠球菌DH9003灌胃小鼠,7 d内就可在其体内大量定植;7~28 d时,该细菌数量缓慢增加并趋近稳定。通过观察小鼠肠道和肝脏组织切片研究病理学特征,灌胃粪肠球菌DH9003不会对小鼠肠道和肝脏产生有害影响,相反会使小鼠的肠黏膜更为密集且长度增加,改善小鼠肠黏膜。用粪肠球菌DH9003灌胃使该菌株成为不同分组小鼠肠道差异的主要物种。同时,补充粪肠球菌DH9003对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导致门水平上的变化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变化。灌胃粪肠球菌DH9003前和灌胃28 d后,从小鼠粪便中共检出25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24种显著上调,130种显著下调。基于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显著性水平较高的代谢通路有ABC转运蛋白和蛋白消化吸收通路。结论:小鼠摄入粪肠球菌DH9003后可在其体内定植...  相似文献   
89.
对非共沸制冷剂R410A在一根水平光管和2根25.4 mm水平双侧强化管管外冷凝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分别研究在变入口水温和变水流量的条件下,制冷剂的管外冷凝换热特性。利用Wilson图解法和Wilson-Gnielinski法计算管外冷凝换热系数,并分析两种处理方法所得到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的差异,最后根据Nusselt管外关联式推出强化管管外冷凝换热关联式。试验研究表明:光管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随入口水温的升高而升高,而2根双侧强化管则与之相反;光管和强化管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都会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随着饱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双侧强化管EX1平均管外冷凝换热系数为光管的6.5倍,而EX2平均管外冷凝换热系数为光管的6.1倍,EX1的冷凝换热较EX2提升了6%。  相似文献   
90.
基于汽芯的动量方程和液膜的质量和动量方程,建立了单面均匀热流竖直窄通道内环状流沸腾传热模型,利用数值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出了环状流区域的液膜厚度,并进一步预测了环状流两相沸腾传热系数。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的两相沸腾传热系数比Mahmound关联式计算值偏小;将不同工况下的291组环状流两相沸腾传热系数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平均绝对误差为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