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71.
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及实验数据和油气生产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西段深层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其油气差异聚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储集层以叠置连片的砾岩、砂砾岩及砂岩为特征,塑性岩屑含量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整体致密,其中砂砾岩物性最优;(2)较短的深埋时限匹配较低的古地温梯度和地层超压使得储集层整体成岩强度较弱,而砂砾岩具有相对更低的早期碳酸盐胶结及压实率和更高的溶蚀增孔;(3)背斜特殊的应力-应变机制使得转折端顶部储集层可较两翼宏观裂缝改造程度更大,且超压使得裂缝处于开启状态;(4)砂砾岩相对含油饱和度最高,而冲断带深层发育典型背斜油气藏,但整体表现为“大圈闭,小油藏”的特点;(5)背斜转折端顶部砂砾岩相较于两翼具有更优越的储集性能、更低的地应力大小及较高的构造位置,使得内部油气最为富集而成为高产油气层,而裂缝指数级递减使得两翼储集层难以富集成藏,但背斜缓翼相对陡翼油气平面延伸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