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47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通过对E玻璃纤维池窑拉丝过程中硅灰石晶体的形成理、显微结构、以及生长形态分析,为判定析晶断头的来源和消除这类断头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2.
光伏系统在遮阴等情况下,输出功率特性曲线会呈现出实时变化的多个峰值。为能准确且快速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提出一种融合变异策略的粒子群(MPSO)算法。将变异因子作为局部优化算子融入到粒子群算法之中,每次迭代过程中都会有一定数目的变异粒子产生,使每次的搜索范围扩大;在各粒子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后,可以准确地搜索到最大功率点。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融合变异策略的粒子群算法,在局部阴影情况下能够更加快速地收敛到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203.
研究了测试消光聚氯乙烯树脂的溶胶黏数时所需试样的制备方法,建立了一种新方法--醇析法,解决了用传统的母液法、滤液法制备的试样测试溶胶黏数时结果重复性差、偏差大的问题。用醇析法制备试样的溶胶黏数的测试结果重复性好,且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4.
目前厚度测量精度不高或者测量方式复杂,为设计一套操作简单、高效、无损、适用范围广的高精度厚度测量装置,本研究利用241Am放射源和碲锌镉(CZT)探测器,开发一套高精度厚度测量系统,同时提出采用测量条件补偿法实现样品无损、高精度在线测量。利用Geant4程序对厚度测量系统进行模拟设计,确定准直孔尺寸、源与探测器相对位置和屏蔽层厚度等关键参数。利用搭建的厚度测量系统测量纸张、圆台型样品、陶瓷和高速钢等样品。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厚度精度在百微米量级时,可以实现高效、实时在线厚度测量;当对测量精度要求提高时,通过延长测量时间、采用测量条件补偿法等,可实现高精度测量。对于1 mm厚的物质,测量精度可达1μm;该系统长时间工作稳定,24 h内相对标准偏差约为0.057%。  相似文献   
205.
随着海洋石油行业的蓬勃发展,油气田开发不断向深海发展,对海底管道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管中管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逐渐得到应用;为系统地研究管中管结构的横向抗冲击性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数值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参数化研究发现,一定冲击能量下,聚氨酯泡沫所吸收的能量与管中管的内管和外管所吸收能量的总和相比所占比重较小;随管中管壁厚和钢材等级的提高,管道的局部凹陷程度降低,海底管中管抵抗冲击变形的能力越强;随管中管悬跨长度增加,管中管跨中截面的残余位移逐渐增大,而横截面残余变形和局部凹陷深度逐渐减小,整体弯曲变形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局部凹陷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206.
在实际工程中,设备往往是由多个不同类型元件或部件构成的集合体,其总体性能退化程度是由内部多种随机退化过程综合影响下的结果.不同于现有文献主要采用无记忆效应的单一线性或非线性形式随机过程模型来描述设备的真实退化,首先建立一种基于分数布朗运动(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FBM)的混合随机退化模型,用以刻画退化过程中的记忆效应与长期依赖性;进一步,在退化模型里同时引入双随机效应,用以描述不同设备之间的退化差异性,并基于弱收敛性理论推导得到首达时间(First hitting time, FHT)意义下剩余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的近似解析表达形式;然后,给出一种共性参数离线估计和随机参数实时更新的策略,进而实现了剩余寿命的实时预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例子和陀螺仪的实际退化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