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0篇
化学工业   3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74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中碱和抗碱玻璃纤维作为MDF水泥的增强材料的可行性以及它的增强效果,试图通过向MDF水泥中引入玻璃纤维来改善它的耐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中碱和抗碱玻璃纤维作为MDF水泥的增强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并能显著提高MDF水泥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耐水性能;玻璃纤维的L/D制约着其掺量Vf对MDF水泥的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决定着该材料的结构特征;采用本文介绍的工艺,在制备MDF水泥材料时,玻璃纤维长度以5mm为宜。  相似文献   
12.
大流动性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设计出具有大流动性性能的高强或超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分别研究了水胶比、砂率、轻集料最大粒径3个关键技术参数和矿物掺合料组成设计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配制LC50~LC60自密实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方法,制备出坍落度为240mm以上、扩展度达到680~700mm、28d抗压强度超过60MPa的大流动性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汪国庆  曹鑫鑫  赵盖  宋敬伏  丁庆军 《表面技术》2023,52(3):134-142, 216
目的 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纳尺度沟槽织构对单晶铜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为设计高耐磨超声电机(USM)定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建立了金刚石-铜摩擦配副模型,首先研究了金刚石下压深度对铜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研究了铜表面沟槽织构的角度、深度、宽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因数、磨损原子数目、摩擦界面温度、体系能量、界面间相互作用力以及观察摩擦前后界面形貌变化,从原子尺度揭示沟槽织构对铜的减摩机理。结果 对于无织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等性能参数随着下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沟槽织构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较于无沟槽织构有显著下降。在沟槽织构与摩擦方向成90°时,效果最佳,摩擦因数下降25%左右,磨损率下降50%。同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还随沟槽深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沟槽织构的引入,使得在金刚石和铜基体的摩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原子数量明显减少,相互犁削和接触原子的数量也减少,从而导致摩擦因数、磨损率下降。结论 在铜表面进行沟槽织构化处理能够减少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提高铜基体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兴起,混凝土的泵送高程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拌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及其评价方法。混凝土流变性能是泵送性能的本质体现,要准确评价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应以混凝土流变学为基础,结合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与润滑层性能进行评估。总结了新拌混凝土泵送前后流变性能的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新拌混凝土泵送性能的评价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集料组成对次轻混凝土宏观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集料组成对次轻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整集料组成配制出了密度在2200kg/m^3左右,强度大于60MPa的次轻混凝土。结果表明,集料组成能明显地影响次轻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软件AN SY S,建立合理的预应力轻集料混凝土试验梁有限元模型.端部局部承压分析表明:端部压应力在张拉完毕后沿长度方向呈衰减曲线变化.对全部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和端部采用1 m长次轻集料混凝土的试验梁进行对比,轻集料混凝土梁端部最大应力大于规范设计值,有必要在端部采用一定长度的次轻集料混凝土.分析表明端部1m长的次轻混凝土梁的端部应力明显小于其它长度的次轻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17.
选用含有亲水性羧基、酸酐基、磺酸基、聚环氧乙烷侧链的单体共聚合成了3种羧酸型减水剂,针对4种不同产地的P.O 42.5水泥,测定了在较低水灰比(mw/mc=0.29)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及30 min经时变化,混凝土坍落度及180 min经时变化.净浆流动度30 min损失小于13.8%,混凝土坍落度60 min损失小于15%.3种羧酸型减水剂与不同水泥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移动模架法施工大跨径箱梁的水化温度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利用有限元工具ANSYS对其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借助于这两种手段考察了移动模架法施工大跨径混凝土箱梁温度和温度梯度的分布与发展规律,分析了温度裂缝容易发生的部位与时间,提出了进行移动模架法施工大跨径混凝土箱梁温控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的拆迁与重建,废弃泡沫混凝土将大量产生。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废料高效再生利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将粉碎后的废料经过煅烧粉磨,制备得到可再次水化的再生胶凝材料。在矿渣碱激发的体系下用此再生材料制备泡沫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设置在650℃附近时可得到优秀的再生胶凝材料,可完全替代水泥组分制备泡沫混凝土,成品密度为600 kg/m~3,28d抗压强度为4.3MPa,导热系数为0.155 W/(m·K),收缩为0.48 mm/m,冻融质量损失为2.8%,冻融强度损失为4.5%。  相似文献   
20.
将混凝土粗细集料全部取代为高钛重矿渣材料,分析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性能。试验设计出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柱,分析其轴压性能,并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高钛重矿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高于普通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界面能;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的结构性能相似,但极限受压承载力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提高了29.68%。认为高钛重矿渣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