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文中研究了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支持网络移动的必要性,提出了利用卫星移动通信网扩展地面IP网覆盖范围的设想和实现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分析了卫星移动信道对TCP/IP协议的影响及网络移动过程中的连接和路由选择问题,卫星移动信道误码率、往返时延、变化率、信道不对称性及信道频繁通断对TCP/IP协议工作效率的影响,以及提供网络移动应解决的双重隧道问题。  相似文献   
32.
33.
为了解决卫星数据分发系统中雨衰对下行链路的异构性影响,建立了基于再生转发器和多波束技术的卫星数据分发系统简化模型,提出了采用星上自适应分组级FEC(Forward Error Control)的下行链路差错控制方法,针对下行链路的降雨等级自适应选择纠错码率,在不占用上行共享链路的情况下,实现对下行链路差错控制的动态调整,给出了采用RSE码的星上自适应FEC的算法公式,通过MATLAB软件和端到端的FEC技术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下行链路降雨率小于50%时,网络吞吐率可提高12%~25%。该策略可以为多波束宽带卫星数据分发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王玮  冯玉龙 《福建电脑》2009,25(9):110-110,95
本文讨论用ACE库来实现实时分布交互式仿真的优势和基本实现方法,并针对系统接口的重新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其应用于船艇分布式仿真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35.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常采用线支承的连接方式。为研究采用这一连接方式的外挂墙板对主体结构的刚度与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2个分别含不开洞和开洞外挂墙板的剪力墙试件和1个作为对比的纯剪力墙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剪力墙试件的破坏模式差别不大,均是梁端先出现塑性铰,然后墙肢端部纵筋屈服,最终均是梁端、墙肢端部塑性铰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破坏;采用上部线连接且避开塑性铰区,底部限位连接的方式能够实现与纯剪力墙试件相同的梁铰屈服机制;含外挂墙板可使结构初始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略有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试件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赵德骥  冯玉龙  缪光辉  杨璇  李骁  石伟 《柴油机》2021,43(4):6-9, 42
依照中国船级社《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CCS GUIDANCE NOTES GD22-2019)要求,设计了一种船舶通用型电池管理系统.针对大容量电池系统电池荷电状态估算不准确问题,开发了一种扩展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满足船用要求;所采用的SOC算法能够较准确地估算出电池剩余电量.  相似文献   
37.
38.
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玉龙  张伟 《计算机工程》2008,34(24):246-249
以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方案为研究背景,将网络仿真软件NS作为仿真平台,扩展和改进NS中移动IPv4的相应模块,设计并实现双重IP隧道,使其支持拓扑固定的网络移动功能。通过改进无线信道的相应模块完成对卫星信道的模拟,建立可以对IP业务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模型BMSC-NEMO,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蒋庆  王韶颖  冯玉龙  种迅  朱毅  周亚婷 《工程力学》2021,38(10):173-180
提出一种底部设置屈曲约束支撑(BRB)的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提高了剪力墙的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同时考虑了耗能构件可更换性。为了研究该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韧性,该文设计制作1片剪力墙试件和2组BRB构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和更换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自复位性能和可恢复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自复位墙损伤主要集中在BRB上,其耗能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BRB更换较为方便,更换前后自复位混凝土墙的抗震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其功能可恢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40.
蒋庆  王瀚钦  冯玉龙  种迅 《工程力学》2019,36(3):105-113
合理设计的框架会因为地震力分布不均匀致使框架的部分楼层梁率先屈服,导致结构层间位移角不均匀系数(DCF)增加,很难出现所有楼层梁端和柱底出铰的完全梁铰机制。为改善普通钢框架层间集中损伤和侧向刚度偏小问题,提出在框架中设置拉链柱和斜撑,形成铰支桁架-框架,控制框架侧向位移大小和分布。推导了框架弹性DCF值,并以此作为铰支桁架-框架的DCF目标值,进而提出了铰支桁架与框架的合理刚度比;给出了基于DCF抗震设计流程,设计算例达到了预期的位移和DCF性能目标。对比了框架、摇摆墙框架和铰支桁架-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铰支桁架可以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使框架的塑性铰分布模式由不完全梁铰机制转变为完全梁铰机制,使框架层间位移角及剪力分布均匀;相比于摇摆墙框架,铰支桁架-框架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和相近的侧向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