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46篇
建筑科学   12篇
轻工业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了增韧改性,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曲线和DSC曲线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并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复合材料。CTBN改性后的CE树脂及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固化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4.6%和48%,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1.4%和21.3%,这来源于CTBN对氰酸酯树脂的增韧作用及与GF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72.
一种新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柠檬酸作为侧基引入到聚羧酸大分子链中,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制备条件为: n(丙烯酸聚乙二醇酯)∶n(马来酸聚乙二醇柠檬酸酯)∶n(丙烯酸甲酯)∶n(丙烯酸)∶n(丙烯磺酸钠)=1.000∶0.100∶0.300∶0.200∶0.050,引发剂(NH4)2SO4为乙烯基单体质量的0.8%,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2 h.应用结果表明:该减水剂减水率达32%,缓凝时间达5 h;掺该减水剂混凝土强度高、坍落度损失小、无泌浆离析现象.另外,用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该减水剂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3.
聚乙二醇支链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聚乙二醇(PEG400~800)与丙烯酸(AA)进行酯化反应,所得产物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A)再与AA及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支链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及共聚反应的因素,确定酯化反应的条件为:n(PEG)∶n(AA)=1∶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酯化率为98%;共聚反应的条件为:n(PEGAA)∶n(AA)∶n(SMAS)=1∶1∶0.2,w(过硫酸铵)=2%,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 h。PEG800支链型丙烯酸树脂的应用效果最好。用FTIR及GPC分别对复鞣剂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最好的复鞣剂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 510,分布系数为6.21。应用结果表明,复鞣革具有丰满、柔软、弹性好、发泡感强、无败色现象等优点。  相似文献   
74.
综述了国内外皮革鞣剂的研究现状,并对绿色鞣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在绿色鞣剂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5.
氧化石墨烯增强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ummers法对石墨进行氧化后再用超声波进行分散制备纳米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研究GO对掺有聚羧酸系减水剂(PCs)的水泥净浆流动度、粘度、凝结时间、石泥石孔结构和水泥砂石的耐折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石墨烯掺量为15mg/(100g水泥)时,使净浆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稍有降低,所得石泥石的中大孔隙率减少,结构致密,硬化水泥砂浆的耐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显著提高。硬化水泥石的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石墨烯片层对水泥水化晶体产物的形成有模板效应,能够促使水泥石形成微小、形状统一的晶体结构,研究纳米氧化石墨烯增强增韧混凝土对于构建高性能、长寿命混凝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在制备、转移及石墨烯材料在导电储能、高分子化学、光学应用、催化载体、抗菌素以及防腐环保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材料未来的研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壳层含烯基硅的核壳型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重点考察了有机硅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用量对乳液性能及成膜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乳液的结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151用量为10%时,烯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稳定性最佳。与纯的聚丙烯酸酯相比较,有机硅A-151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成膜后的耐水性提高。FT—IR谱图表明,有机硅A-151与聚丙烯酸酯之间有Si-O-C键形成,激光粒度电位Zeta杖焘明核亭乳液的平均粒径122.4nm,并且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中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酯类、酮类和醇类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直观地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进行有效的区分。此外,在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酸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丙酸、乙酸、2-己烯醛等具有刺激性、青辛气等不良气味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芳樟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乙酯、菊苣酮、乙醛等具有菌花香、木香、花果香、乳香特性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基于VIP值筛选出64种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5-甲基吲哚、正三十二烷和十二醇等成分在原料中,3-氨基苯酚、环十五内酯、5-羟基-3-甲基-1-茚酮等成分在渥堆样本中,苯甲酸、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己烯-3-醇等成分在气蒸样本中,植酮、2-吡咯甲醛和2-羟基环十五酮等成分在发花8 d的样本中以及乙琥胺、对丙基茴香醚等成分在发花25 d的样本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在其它阶段样本中的含量,这些成分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对应加工阶段的候选标记物。在最终产品S5茶样中,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月桂酸、植酮、β-紫罗兰酮等为相对含量较高的呈香挥发性成分,可能是构成杜仲叶茯砖茶风味特征的主要物质,这为识别杜仲叶茯砖茶的香气特征以及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定向调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对羟基苯甲酸(PHBA)和对羟基苯磺酸(PHSA)在辣根过氧化酶(HRP)/H2O2的催化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酚类共聚物(Poly(PHBA-co-PHSA)),研究了酚类单体配比和HRP用量对共聚物鞣制性能的影响,用FTIR、NMR、UV和GPC对酚类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HRP酶促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是依靠单体自由基的转移实现链的增长,相对分子质量容易控制,酚类聚合物结构中存在共轭体系。结果使得酚类聚合物及其功能基团具有较大的活性,对皮革胶原纤维具有较好的鞣制性能,可提高染色加油效果。鞣制后的皮革收缩温度(Ts)达到了78.6℃,复鞣皮革柔软丰满。与铬鞣剂配合使用可减少铬鞣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80.
分别用吸附法、戊二醛(GA)和双醛淀粉(DAS)交联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壳聚糖(Chi-tosan)上,通过对比3种固定化HRP的性能,选用Chitosan-DAS固定化HRP,其固定化酶相对活力和负载率分别为81%和68%。在Chitosan-DAS固定化HRP/H2O2酶促体系作用下制备香草醛-没食子酸共聚物,用FTIR、UV、NMR和GPC等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共聚物用作皮革鞣剂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主鞣革收缩温度(Ts)为78.5℃,复鞣革平均增厚率为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