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48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张凤  马雅鸽  张希  杨婧娟  赵声兰 《食品与机械》2020,(12):141-146,182

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分心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分心木总黄酮提取物清除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羟基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降低脂肪变性L02肝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作用。结果表明:云南分心木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80 min,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得率为9.88%;25 μg/mL分心木总黄酮对DPPH· 的清除率为77.87%;1 000 μg/mL清除H2O2、O ·、·OH分别为89.39%,89.56%,88.04%;与模型组相比,300,400 μg/mL分心木总黄酮均显著降低脂变L02肝细胞TC和TG含量。云南分心木总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显著降低脂肪变性L02肝细胞TG和TC活性。  相似文献   

132.
以Mg0.4Zn0.6O为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沉积MgxZn1–xO薄膜。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分析了不同衬底温度下制备的薄膜中Mg含量;用X射线衍射和吸收光谱研究了物相结构及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衬底温度下制备的MgxZn1–xO薄膜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且具有良好的c轴取向。衬底温度为200℃时,制备的薄膜样品的(002)方向衍射峰强度最大,表明此温度下薄膜的结晶程度最高。衬底温度为300℃时,制备的薄膜样品中Mg的含量最高为0.438 mol,其室温下吸收光谱的吸收边位于281 nm。  相似文献   
133.
为解决铜渣活性差、利用率低的问题,经过前期探索性实验研究,选择生石灰和活性矿物掺和料,在复合碱性激发剂作用下与铜渣制备一种无水泥熟料的新型改性铜渣胶凝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进行配比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水胶比为0.3,球磨时间为120 min(5.24 m2/g)、碱含量为8%、矿物掺和料(L)为30%、生石灰为8%时,无水泥熟料的改性铜渣胶凝材料3 d、28 d的最优配比的抗压强度分别为57.7、70.7 MPa。通过XRD、SEM的分析显示,铜渣在碱—矿物掺和料的协同作用后,产生大量的无定形凝胶C-S-H,并相互联接形成板状结构填充孔洞,提高了铜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铜渣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4.
张希 《微电脑世界》1996,(12):71-73
该文在介绍Oracle SQL*NET TCP/IP的通信模式及其组成的基础上,给出SQL*NET TCP/IP各版本下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的具体配置,以及利用SQL *NET在分布式环境下进行数据透明存取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5.
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多孔玻璃微珠作为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液相中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研制出适合于制作多孔玻璃微珠的Na2O-B2O3-SiO2系统玻璃组分,设计了新型的玻璃微珠成珠设备及工艺,利用该组分的玻璃经研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制得了直径为1~10μm,孔径约为10nm的多孔玻璃微珠,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得了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通过多孔玻璃微珠对苯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丙二醇等有机物的吸附实验,给出多孔玻璃微珠对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并指出合理的吸附温度,大的比表面和适当的膜化工艺对提高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量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6.
张希绂 《矿山机械》2004,32(12):105-105
我矿现有小松D355、D375、D475、卡特D10R推土机和L270、992D装载机等工程机械设备40余台,成功地运用了油液分析技术对工程机械设备定期取样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润滑与磨损情况,为设备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7.
张希 《中外建筑》2008,(4):80-82
木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严格的制度、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使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特色鲜明,并得以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给我国当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从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借助于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探讨了“电力电子器件”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虚拟仿真软件Silvaco,以半控型晶闸管和全控型功率MOSFET为代表,介绍了课堂教学中实时演示电力电子器件工作过程的实例。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电力电子器件运行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d3+:YAG纳米粉.研究了溶液pH值和沉淀剂的含量对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灼烧温度等对纳米粉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分析发现前驱体在125℃附近脱去吸附水,在800℃碳酸盐分解,925℃左右形成YAG相,XRD分析发现900℃时开始形成YAG相,1000℃;时,YAG晶化完全,SEM分析显示1000℃灼烧样品的平均粒径约为90nm;溶液的pH值为8,沉淀剂的含量高于理论含量3倍时,纳米粉和前驱体整体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0.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机理和吸湿动力学,综述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分类,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