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水中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在氯消毒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对产生的氯消毒副产物(DBPs)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消毒副产物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其消毒反应过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反应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初步评价其毒性。结果 TeA氯消毒反应可生成2种氯消毒副产物DBP-188和DBP-240,而TEN氯代反应很慢未观察到氯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反应动力学试验表明TEN与氯的反应速率随着反应体系中氯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升高。体外毒性预测分析发现TeA的氯消毒副产物经口毒性、发育毒性和致癌性均高于母体。结论 交链孢霉毒素经过氯消毒会产生氯消毒副产物,反应过程受pH值与氯浓度的影响,氯消毒副产物的预测毒性高于母体,细胞试验证明了TeA氯消毒副产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两种高强合成纤维在工程用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适用性,其中,芳纶纤维的表面为亲水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表面为憎水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用芳纶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拉伸破坏过程中无应变硬化能力且表现为单裂纹破坏现象;工程用UHMWPE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拉伸破坏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变硬化能力和多裂纹开裂特性。因此,两种纤维相比,UHMWPE纤维适宜于工程用纤维/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随着水胶比的降低,工程用UHMWPE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增大,但应变硬化能力降低,因此,在制备工程用UHMWPE纤维/水泥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应协调纤维抗拉强度和基体与纤维之间界面过渡区的品质。   相似文献   
63.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国内外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动力问题及锚具系统和预应力损失计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4.
欧洲金属制品生产技术考察见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现场考察认为当今欧洲国家金属制品生产发展趋向:工厂规模化、产品专业化、生产连续化、装备高速化。  相似文献   
65.
哈尔滨水泥厂小岭采石場,根据生产特点,合理利用农村劳力,多用合同工,少用固定工,既保証了生产需要,节約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又支援了农业,密切了工农关系。这个場每年剥离山皮土的时間約占五个月。在1959年以前,担負剝离任务的也都是固定工。这些工人完成剝离任务后,就留在場里生产石灰石、清除废石或干些零活。既浪費劳动力,又增加了生产成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预应力混凝土PSC)梁在不同预应力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变化,采用Clough提出的轴力作用下混凝土梁的模型对PSC梁的频率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是随着预应力的增加,频率呈下降趋势,振型不随预应力的变化而改变。为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同时进行了1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固有频率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显然轴压模型不适于PSC梁的频率分析,通过分析影响频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试验结果对PSC梁的动力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计算出梁的一阶频率的误差较小,2阶频率的误差稍大,但也可以反映频率随预应力改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7.
调谐质量阻尼器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减振控制系统。本文基于TMD的原理,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悬浮顶层减震结构系统的研究。这种结构由主结构与悬浮顶层组成,采用叠层橡胶支座作为二者之间的连接装置,它与顶层楼体共同形成一个大型的TMD系统。试验表明:这种新型的减震结构系统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的作用主,主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响应减少26.06%-58.64%。  相似文献   
68.
应用BP网络预测部分预应力矩形截面梁的裂缝宽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BP神经网络,对受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裂缝宽度进行预测,通过理论分析并带入网络模型进行试验,找出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该模型对不同的样本集合分别进行学习与仿真,结果与试件实际参数吻合良好.表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部分预应力矩形截面梁的裂缝宽度不仅可行,而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9.
张耀庭  张江  杨力 《工程力学》2017,34(2):129-136
依据我国规范设计4榀不同预应力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OpenSees分析软件,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对其进行数值建模,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数值建模方法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对4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最后,对按我国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为二级的PC框架结构,在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时,预应力梁中非预应力筋用量的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按我国现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非预应力筋用量偏多,在大震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底层柱底塑性铰出现过早;适当提高梁端截面的预应力度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的屈服机制,增大结构的整体位移延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因此,建议在进行相关规范修订时,适当减少非预应力筋配筋、提高框架梁的预应力度限值,如按04规程设计的二级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预应力度限值可提高至0.8。  相似文献   
70.
该文以我国HRB400钢筋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单调拉伸试验和恒应变幅值循环加载试验,得出HRB400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应变幅值-疲劳周期数和应变幅值-强度退化系数值关系式及疲劳参数的取值;然后,根据试验所得到的材料性能参数,在OpenSees软件中,选用ReinforcingSteel钢筋本构模型对本次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了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最后评价了HRB400钢筋的低周疲劳特性,为建立基于材料层次的精细化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纤维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试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