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l3+浓度对水热法合成低密度薄水铝石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功能材料》2004,35(6):779-781,784
采用水热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铝和过量的尿素直接合成了低密度薄水铝石.结合ICP-AES、XRD、FT-IR、SEM和BET等分析和表征手段,着重考察了[Al^3 ]对反应过程和产物性质的影响。140℃时氧化铝水合物沉淀的析出已基本完成.进一步升温导致多孔、类球形针状团簇体粉体的形成,[Al^3 ]从0.05mol/L升高到0.40mol/L时。产物的结晶度变好,但这种结构随之逐渐受到破坏,比表面从104.3m^2/g迅速下降为59.1m^2/g,堆密度却从127.1kg/m^3增加到234.6kg/m^3。将其分别在725℃下焙烧2.0h,灼烧失重率从18.4%下降到15.4%,接近薄水铝石晶体的理论含水量15.0%,产物γ-Al2O3同样表现为前驱体形貌,比表面虽然从159.3m^2/g下降为115.5m^2/g,但均大幅度高于前驱体的比表面。研究表明,低[Al^3 ]有助于合成堆密度极低和比表面较高并呈空心、类球形针状团簇体状的薄水铝石晶体。  相似文献   
42.
陈艳  王丽秋  王晨晔  李会泉 《化工学报》2015,66(12):5149-5156
以钢渣为原料,醋酸为浸出介质,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浸出液,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a-Mg-Al-Fe四元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探讨了pH、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Ca-Mg-Al-Fe四元LDHs层状材料合成的影响,采用XRD、XRF、SEM、FT-IR、TEM、DTA/TG和BET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H对层状材料合成的影响最大,pH在10.5~11.8可形成纯相水滑石;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是影响晶格参数和层间距的重要因素,随温度及时间的增加,其晶格参数a、c及层间距均先减小后增大;LDHs的晶粒尺寸沿a轴方向比沿c轴方向大。当pH 11.8,晶化温度150℃,晶化时间16 h时,合成的LDHs层状材料结构规整、晶型良好、层状结构明显、孔径较大且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3.
针对复杂市场环境下4种典型焦化生产模式的优选问题,建立了物质流与价值流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4种模式的物质输入输出及相应的价值流转过程,比较了资源增值效率指标. 结果表明,液化天然气油苯加工模式的增值效率在历史情景下比其它模式高3%~10%;产业链延伸增值效率为焦油粗苯分离出萘?纯苯(32%)?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21%)?焦炉煤气制甲醇(1%). 在经济上行状态的虚拟情景下,焦炉煤气制甲醇比其它措施增值效率高36%~50%.  相似文献   
44.
以钢渣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Ca?Mg?Al?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所制材料结构规整、晶型良好,层状结构明显,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5.
干法电石渣性质分析及乙炔气逸出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法电石渣是电石法制乙炔过程中产生的大宗钙基固废,其中残留电石及乙炔气对资源化利用影响较大。针对利用过程乙炔气富集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电石渣的粒径分布、矿相组成、微观形貌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残留电石含量变化及不同温度、湿度、振荡、晾置时间、气体置换等因素对乙炔气逸出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干法电石渣主要物相是Ca(OH)2,以多面体片状疏松结构存在,粒度集中分布在75 μm以下,电石残余量0~0.71%;温度升高及水分含量增加促进电石渣内乙炔气的逸出,振荡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采用预先晾置与气体置换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得电石渣内乙炔气得以大量逸散,有效降低乙炔气富集燃爆风险,本工作可为干法电石渣的安全运输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采用碱溶法分离回收燃煤电厂废SCR脱硝催化剂中的载体成分TiO2,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NaOH浓度、反应温度、固液比和转速对碱溶法回收TiO2过程中主要杂质W浸出分离、W和Ti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及浸出渣物相的变化规律,所得含钛浸出渣经20% H2SO4溶液或20% HCl溶液洗涤、煅烧回收TiO2。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杂质W浸出影响最明显。回收Ti元素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及NaOH浓度40wt%、固液比1/5 g/mL、转速400 r/min,该条件下废SCR脱硝催化剂中W的脱除率达87.5%,Ti的溶出率仅为0.04%,浸出液中W/Ti浓度比为210。经H2SO4处理后生成锐钛型TiO2,经HCl处理生成金红石型TiO2,二者纯度均大于98%,实现了TiO2晶体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47.
以13X分子筛的低成本制备与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为目标,利用煤矸石与高铝粉煤灰碱法提铝过程中副产的脱硅液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13X分子筛,实现了两种固废资源的协同利用.考察了水热反应体系水钠比、硅铝比、晶化温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合成产物晶型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为n(SiO2/Al2O3)=3.0,n(Na2O/SiO2)=1.9,n(H2O/Na2O)=60,室温下老化24 h,100 r·min-1下于95 ℃水热晶化8 h制备的13X分子筛比表面积为681.7 m2·g-1,相对结晶度94.59%.通过对水热反应过程分析,13X分子筛合成过程前期主要为煤矸石与脱硅液反应形成无定型凝胶,后期为凝胶相溶解和分子筛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8.
水热种分法制备低密度薄水铝石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功能材料》2006,37(9):1500-1503
以硫酸铝和尿素水热沉淀合成的低密度薄水铝石为晶种,采用水热种分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低密度薄水铝石,结合ICP-AES、XRD和SEM等分析和表征手段,着重考察了单相、低密度薄水铝石的析出条件及其对产物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100℃下种分48h或187℃下种分3h都可以得到单相、低密度薄水铝石,但种分条件对产物的形貌影响不大.上述低密度薄水铝石的水热种分法合成不仅丰富了传统三水铝石种分过饱和铝酸钠溶液过程的研究,也提供了一种低密度薄水铝石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4,4'-MDC与其分解产物4,4'-MDI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4,4'-MDC)分解制备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的反应过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同时实现原料及产品的定量分析.采用二正丁胺为封端衍生剂,封端反应结束后采用甲醇为溶剂稀释,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准确度都较高,适于该反应的定量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