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施工期尾水渠基础渗流场、渗流稳定以及渗流量等问题,选取电站尾水渠典型断面,建立尾水渠岩土体渗流的数学模型,结合电站尾水渠典型断面确定边界条件,利用伽辽金有限元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对尾水渠施工期渗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设计效果较好,渗流量的绝大部分通过防渗墙以下入渗,降低了孔隙水压力;在渗流出溢处水力坡降超出允许水力坡降,该处需采取工程措施,以免发生渗透破坏.这些成果可为施工期尾水渠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2.
建筑外墙外保温构造界面比较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保温板的粘结强度,因此拉拔试验应成为粘结质量控制的日常控制措施。通过对拉拔试验原理的分析,提出一种简易的现场拉拔试验做法。  相似文献   
73.
杨永恒  孙海霞 《山西建筑》2014,(14):204-205
从基本形状、对称感、比例三方面分析了桥梁的自身形态美,并阐述了桥梁与环境的协调美,对桥梁造型与色彩在美学规则中的表达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桥梁的美观性。  相似文献   
74.
随着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发展,新型多功能型保温装饰材料成为市场急需的产品。研发一种具有保温、防火、隔热、隔声等高性能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可以提高建筑外墙的质量。  相似文献   
75.
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性能好,钢筋握裹粘结强度性能良好,抗渗和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塔北地区钻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并识别出了石炭纪海平面二、三级升降旋回,其测井响应为曲线的旋回性。利用钻测井和岩芯资料,结合地震不整合面,将石炭系划分为12个三级层序和6个二级层序。海平面二、三级升降旋回的发现对塔北地区乃至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的层序划分以及岩相古地理研究、油气储层预测等意义深远,对盆地分析等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7.
国内电机学教材变压器的运行原理与运行分析一章,都按所谓惯例规定正方向,却导致了等值电路和公式中普遍带有多余负号,公式的简洁性受到较大影响;并且和国标的绕组首尾对应端应是同名端的规定相矛盾,导致讲解变压器连接组别时,为符合国标规定而放弃使用前面按惯例规定的正方向,所以不如直接采用国标,避免一种设备两种正方向规定.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煅烧煤矸石-水泥熟料-石膏胶材体系的力学和水化特性。结果表明,煅烧煤矸石适当取代部分熟料制备的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最佳取代量为35%,7d和28d强度可达23.8MPa和29MPa。无水硫酸钠的掺入可明显提升胶材体系的早期和后期强度,最佳掺量为5%,3d、7d和28d强度分别提升100%、32.4%和40%。利用XRD和SEM对胶凝材料改性前后的物相组成分析发现,无水硫酸钠的掺入使体系早期生成了大量的Ca(OH)2贯穿于C-S-H凝胶中,且Ca(OH)2的存在加速石膏溶解,加快AFt生成,填充孔隙,使体系结构致密,提高了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79.
采用料浆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分别制备了表观密度为600、800、1 000、1 200 kg/m3的微孔混凝土,并研究了表观密度与孔结构对微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孔混凝土抗压强度在1.68~10.57 MPa之间,导热系数在0.081~0.140 W/(m·K)之间,吸水率在29.76%~48.16%之间,且微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对上述性能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孔隙率、孔分布均匀性、平均孔径大小等因素对微孔混凝土性能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80.
通过调整玻璃纤维(GF)和聚丙烯纤维(PPF)掺量,在其他材料和配比不变的情况下,以800、1200 kg/m3两种表观密度的微孔混凝土为基本对象,2种纤维按0、1.0、1.5、2.0、2.5 kg/m3单掺以及按1∶2、1∶1、2∶1体积比复掺,对比不同表观密度微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PF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其余试验组抗压强度大体上均呈逐渐提高的趋势。表观密度800 kg/m3时单掺较复掺抗压强度明显提高。随着表观密度增大至1200 kg/m3,复掺纤维组的强度开始优于单掺纤维组,特别是早期强度提升较明显。所有试验组的抗压强度均随表观密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