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9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了完善人体的热舒适性理论以及全面把握瞬变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研究现状,本文总结分析了以往关于瞬变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的研究成果,并选取了温度突变、温度渐变、气流运动3种比较典型的瞬变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瞬变环境所引起的人体热反应是有明显差异的。同时,气流运动是未来非稳态条件下人体热舒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2.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农村供暖问题和改善农民居室的热舒适性迫在眉睫.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寻找一种农民现有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供暖方式尤为重要.火炕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普遍的供暖方式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通过对最新形式的火墙式火炕进行分析,发现了其存在排烟温度高、火炕内部烟气流动不均匀、炕墙中后端温度过低等缺点.针对上述缺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实验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火墙式火炕排烟温度可降低20~35℃,火炕内部烟气流动更加均匀,炕墙中后端温度得到了提升,均温提高了10~20℃,火炕的供热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3.
舒适节能火墙式火炕结构及特点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炕作为中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采暖方式,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能够在气候十分寒冷的情况下保证人们的采暖需要,是度过严冬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虽然人们传承了这项独特的采暖技术,由于几千年来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火炕虽然得到沿用,但是没有太大改进,现有普通火炕采暖效果差,炕面温度不均匀,燃料利用率低。针对当前提高农宅热舒适性的强烈愿望,本文提出了火墙式火炕,实测表明,火墙式火炕可提高农宅的热舒适性,提高火炕的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对火墙式火炕的结构、采暖效果、造价、使用寿命、效率方面的阐述体现了火墙式火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赤峰市随机抽取的64户农宅的周供暖能耗进行现场测试,获得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供暖能耗数据,从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家庭人员、能源政策、地理位置、室外环境参数、建筑本体特性、人员行为8大方面,采用可有效解决共线性及自变量个数多于样本量问题的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赤峰市农村住宅的供暖能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村住宅供暖能耗的因素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供暖面积、室内外累积温差、供暖房间数量、供暖方式、距镇上的距离、外墙面积、是否与公路相邻、建筑面积、南向窗墙比、是否有阳光间、青年人比例、建筑总房间数、建造年份、建筑的综合传热系数、人口数量、北向窗墙比,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前3个因素均与农户供暖需求密切相关,而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燃料价格均未对农宅供暖能耗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内容之一,智能自动电压控制(smart AVC)面临着同样的建设需要。电网智能AVC系统(S10)在对电压安全、经济和优质的多目标协调控制下,用于在线电压无功优化分析计算与闭环控制。S10系统已在泸州电网投入使用。该系统通过对电网的数据采集分析,智能生成并执行相应的控制策略,满足泸州地区电压无功在线实时控制的需要。S10系统提高了电压合格率又降低网损,大幅度减少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调节次数,在电网的无功潮流优化、数据信息配置、故障智能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高耗能问题日益突出,该类建筑的节能改革正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因此做好此类建筑运行能耗尤其是暖通空调设备运行能耗的监测与节能诊断分析对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开发了建筑运行能耗监测与节能诊断系统硬件子系统,该系统不仅能监测耗能量,还能监测用能品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MS SQL Server 2000作为平台设计了能耗监测与数据信息数据库系统,开发了建筑运行能耗监测数据采集服务器程序与客户端查询分析程序,建筑用户凭密码可在网上查询最新的监测数据并得到分析报告,从而帮助建筑用户实现能源系统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型、科学化管理.在此系统基础上,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发现空调系统中存在严重的"大流量、小温差"现象和电力系统中存在"三相不平衡"能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和设计节能环保型火炕以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农村室内的热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房身沟村调研时发现,当地居民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农村住宅格局进行了革新,火炕的搭建也为适应房间的格局变化而改变。对村内最近两年新兴起的火墙式火炕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了实地及后续试验测试。分析了新型火炕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与住宅格局的关系。指出该新型的火墙式落地炕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该地区冬季取暖的要求,在舒适、健康、环保和经济上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建立以皮肤温度为输入量的热舒适生理模型是客观评价人体热反应的重要途径。局部送风非均匀热环境下的人体皮肤温度研究将有利于这些模型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测量了头部送风条件下的人体各部位皮肤温度,并借助Jonckheere-Terpstra(J-T)检验确定了皮肤温度变化达到稳定的时间,分析了头部送风对人体皮肤温度的影响及刺激前后的稳态人体皮肤温度。结果表明冬季工况刺激开始18min后,所有部位的皮肤温度均达到稳定;夏季工况刺激开始14min后,所有部位的皮肤温度均达到稳定;在头部送风非均匀环境中稳态条件下,冬季工况人体各部位皮肤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27.2℃,35.5℃]和[33.0℃,33.4℃]的子区间,夏季工况人体各部位皮肤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32.3℃,35.9℃]和[33.9℃,35.3℃]的子区间。  相似文献   
29.
火炕热工性能的研究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炕在中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应用于大半个中国的农村居民住房中.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设施是利用炊事余热来实现向房间内供热的,因而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但是,目前火炕的搭建仍以经验为主,热工性能差异较大.本文在已有火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基本理论出发,进一步对火炕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从5个方面:炕面温度、火炕热惰性、火炕系统阻力、炕体热效率和火炕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室温和室内空气品质)来评价火炕的热工性能,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0.
火墙式火炕具有供热能力强、即热性好、升温速度快、操作灵活方便等特点。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对火墙式火炕的热舒适性、升温速度和散热效率等热工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火墙式火炕的供热能力,为其在北方农村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