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日益严重,而城中村在空间与功能配置上对城市空间分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此,探讨了深圳城中村传统拆除重建改造模式的弊端,并从政、企、村、租客多方利益平衡的视角研究了深圳城中村租赁改造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拓展存量,挖掘与谨慎更新时代城中村改造的新出路,实现城市空间的生态与人文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龄儿童的心理成长与环境密切相关,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其日常活动、社交的主要场所,尤其需要设计者秉持以儿童为核心的原则。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分别针对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对校园中各类公共活动空间的空间形态、空间尺度、色彩、材质、光环境,以及家具陈设等六个方面的空间要素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改造更新已成为时下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杭州河坊街、南宋御街和小河直街三条历史街区的改造现状与改造手法进行了调研与探讨,并通过对案例改造成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对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魏薇  秦洛峰 《规划师》2012,28(11):123-127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对减弱气候变化影响和保护气候具有决定意义。德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从构建气候变化区域模型入手,探讨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发展策略,开展了气候适应性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实践,如减少交通出行,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倡导节约用地的居住区结构及有利于气候保护的功能布局和建设用地选址,为我国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秦洛峰  魏薇  黄俊 《华中建筑》2004,22(6):29-31
通过对德国后住区在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的发展的总结介绍,该又提出了影响当前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几点要素并着重分析,其重要性、作用及其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洛峰  魏薇 《华中建筑》2007,25(10):95-97
介绍了无锡市梁溪河两侧(湖滨路--新运河)规划设计方案,从生态,景观和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河岸生态景观规划的特点,同时,提出了在遵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有特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魏薇  秦洛峰 《华中建筑》2005,23(Z1):3-4
该文对德国弗雷德里希市的城市形态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这一设计的内容、工作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8.
虚空间与实空间,虚实相生、相反相成,互为因果。本文通过对虚空间设计的研究,试图通过虚空间的设计手法推动空间效用,产生奇妙的空间效应,丰富建筑内涵。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我国城市封闭住区的历史发展历程,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封闭住区的形态特征与西方城市门禁社区的不同。并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描述了以封闭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城市居住空间小聚居,大混居的环境形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也发生着动态转化,产生了复杂、开放、流动且异质的网络城市。在此过程中由于一部分空间无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而被忽略,成为了城市遗余空间。"块茎"理念中的多元、异质和动态性的思想为遗余空间的更新提供了理论工具。通过引入城市空间、整合交通网络、构件图景碎片以及植入景观绿地的手法,我们可以从城市和场所的角度对遗余空间进行活化,在激活遗余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