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13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4 毫秒
21.
采用传统型IC反应器(R1)与自行设计的新型厌氧反应器(R2)做处理OCC废水平行实验。从3 kgCOD·(m3·d)-1、6 kgCOD·(m3·d)-1到12 kgCOD·(m3·d)-1提高容积负荷,制造容积负荷波动的状态,并基于FISH技术与其他常规手段对两反应器在OCC废水容积负荷波动状态下的功能菌结构变化与处理效能做对比研究。经过45 d的运行,R1中的食丁酸盐产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为(15.00±0.18)%,耗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为(7.65±0.19)%,产甲烷菌相对丰度为(15.71±0.50)%,污泥比产甲烷活性(SMA)为139.99 mLCH4·(d·g)-1,COD去除率为47.70%;R2中的食丁酸盐产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为(20.76±0.51)%,比R1高38.40%,耗氢产乙酸菌相对丰度为(15.55±0.12)%,比R1高1.03倍,产甲烷菌相对丰度为(60.05±0.53)%,比R1高2.82倍,污泥比产甲烷活性为237.26 mLCH4·(d·g)-1,比R1高69.48%,COD去除率为87.20%,比R1高82.81%。证明新型厌氧反应器(R2)对OCC废水的容积负荷波动有着更高的承受能力,其经改进后的结构更有利于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反相微乳液法聚合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得出了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单体水溶液的pH值为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引发剂质量百分数为0.4%(相对于水溶液质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各种粒子的平均粒径为73nm,分子量达40万。并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仪(TGA)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3.
马尾松硫酸盐浆单段氧脱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尾松硫酸盐浆单段氧脱木素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马尾松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条件有 :时间 ,温度 ,用碱量 ,氧压 ,保护剂MgSO4的用量及反应浆浓。从纸浆中的木素的脱出和纸浆的粘度考虑 ,各因素都有一较合适的取值。其中 ,氧压在 0 .5~ 0 .7MPa之间 ,时间80min ,温度 1 0 0℃ ,NaOH用量 3%~ 5 % ,MgSO4用量 0 .5 %~ 1 .0 % ,浆浓1 0 %~ 1 2 % ,在以上保证纸浆粘度不致降低很大的条件下 ,纸浆的木素脱出率也较大。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包含穿透曲线、穿透时所用漂液量和漂液穿透时的表观流速等因素在内的穿透特性对单段蓝桉CTMP过氧化氢置换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用置换漂白反应器中进行H2O2置换漂白实验时,存在较严重的沟流现象,要用约2倍于浆层中液体的漂液才能基本置换完浆层中的液体;漂液穿透浆层时的表观流速对漂白有较大影响,漂后浆白度和H2O2消耗量都随表观流速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5.
就细菌培养顶空气相色谱法、发光细菌检测法、鱼类毒性测试法及电位滴定法对造纸废水中毒性污染的测试进行综述。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费用低等优点。中所涉及的毒性分析方法对于测定其它工业废水的毒性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包含穿透曲线、穿透时所用漂液量和漂液穿透时的表观流速等因素在内的穿透特性对单段蓝桉CTMP过氧化氢置换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用置换漂白反应器中进行H202置换漂白实验时,存在较严重的沟流现象,要用约2倍于浆层中液体的漂液才能基本置换完浆层中的液体;漂液穿透浆层时的表观流速对漂白有较大影响,漂后浆白度和H2O2消耗量都随表观流速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7.
以桉木浆和蔗渣浆为原料,研究了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作为螯合剂在纸浆H_2O_2漂白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正交实验,分别得出了IDS作为桉木浆、蔗渣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IDS作为桉木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60℃,时间50 min,IDS用量0.3%;IDS作为蔗渣浆H_2O_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70℃,时间60 min,IDS用量0.8%。在本实验IDS螯合最优条件下,与EDTA对比发现,IDS的螯合效果与EDTA相当,且IDS易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利用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厌氧污泥体系实现制浆造纸废水中的大量氯代芳香族难降解毒性物质的脱氯降解.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对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性能表征可知,制备的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呈球形,平均粒径在50 nm左右,为核壳结构;将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与厌氧污泥相结合,进行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系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ORP)呈现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缓的趋势,并最终稳定在7.0和-400 mV左右,同时体系的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呈现先下降后稳定一段时间后再上升的趋势;2,4,6-三氯苯酚的降解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厌氧污泥>厌氧污泥>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最终降解率依次分别为96.7%、93.7%、73.2%.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与厌氧污泥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亚铁离子(Fe2+)活化过硫酸钠(P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和传统Fenton氧化法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氧化降解造纸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比了两种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初始pH值、氧化剂用量、催化(活化)剂用量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反应过程的规律。结果表明,与Fenton氧化体系相比,硫酸根自由基对pH值的适宜范围更广,在酸性至中性条件下,硫酸根自由基皆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在体系催化(活化)剂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两种自由基体系可以产生相当的处理效果,且Fe2+用量对PS氧化反应影响更小;两种氧化体系的CODCr降解率和色度去除率随氧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适宜用量后Fenton氧化的CODCr降解率和色度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而PS氧化的CODCr降解率和色度去除率趋于平缓;从氧化反应动力学可以看出,PS氧化反应相对缓慢些,且整个过程呈缓慢上升趋势,更利于氧化剂的完全利用。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国产废纸浆、美废12#和阔叶木高得率浆的纤维形态和物理强度性能。结果表明,高得率浆与国产废纸纤维形态分布近似,但纤维长度较短,细小纤维含量较高;干、湿零距抗张强度性能接近,2种纤维的强度相差不大,但与美废12#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湿零距抗张指数比美废12#低21%左右。国产废纸浆、美废12#和高得率浆的结晶指数分别为76%、72%和68%。2种再生纸浆灰分含量高,国产废纸浆的灰分为美废12#的3倍左右。多次回用后,2种再生纸浆纸张强度性能下降趋势较大,高得率浆纸张性能下降趋势较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