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0篇
能源动力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为了精确地预测供热负荷,在预测模型中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因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BP神经网络和基于网格搜索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GS-SVR)的方法,对未来7 d的供热负荷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GS-SVR预测模型的精度最高,其预测精度明显优于MLR和BP神经网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2.
对区域单热源供热系统调峰热源设置进行方案设计,以提高供热系统可靠性、热源运行效率及降低主热源初投资.在充分掌握燃煤锅炉与电锅炉特性、地域特性及建筑用能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费用年值法对某单热源供热系统调峰热源的设置进行优化分析,得出与调峰热源特性相匹配的最佳容量和启动温度.当低谷电价为0.25元/kWh时,对于石家庄地区的系统最佳基础容量系数约为0.7,全寿命周期内经济费用年值节省约270万元;对于哈尔滨地区的系统最佳基础热源容量系数约为0.75,全寿命周期内经济费用年值节省约171万元.  相似文献   
63.
从涡流发生器对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强化传热机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对流体在放置斜截半椭圆柱式涡流发生器矩形槽道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大涡模拟(LES),得出流场中速度、涡量、温度与压力参数的瞬态变化特性,并对新型涡流发生器的特性及其对湍流拟序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知拟序结构的控制对强化传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拟序结构对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揭示了强化传热的机理,进而为寻求适合的壁面扰流元形式和结构参数,为实现传热强化和流动减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一维土壤高温热湿迁移实验装置,获得了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温度峰值比和湿度峰值比的概念。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场和湿度场均呈现明显的峰值特征,尤其在热源附近处表现更为剧烈,最大温度峰值比和湿度峰值比均超过2.0。湿度峰值主要发生在初始饱和度为4%~18%的范围内,且温/湿度峰值现象的总体变化特征呈相反趋势,湿度峰值时间大于温度峰值时间。对于远离热源的地方,温/湿度峰值现象表现逐渐微弱,且出现时间相对滞后。结合光学显微分析表明,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土壤水分的蒸发-扩散-冷凝过程是温/湿度峰值现象的重要产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在矩形翼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在矩形通道内,通过试验比较了矩形翼和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分别在Re相同和阻力损失相同的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效果.结果表明:与矩形翼相比,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效果更好,而阻力系数没有明显增加;在阻力损失相同的条件下,矩形翼和八边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传热增强率小于在Re相同时的传热增强率.  相似文献   
66.
新型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矩形翼的侧面粘贴一个小矩形辅翼,构成一种新型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称为组合翼。在压力损失相等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比较了矩形通道内组合翼与原始矩形翼纵向涡发生器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原始矩形翼,其最佳攻角为45°;与矩形翼相比,组合翼的换热明显增强,且阻力系数减小,尤其当辅翼布置在矩形翼的上游时换热增强与阻力系数减小效果更加明显;研究范围内,辅翼攻角为30°时的流动与传热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工程概况.通过对部分用户供回水温度、通断时间比、耗热量等参数的长期监测,重点分析了住手建筑不同位置的用户的耗热量,调查了用户的自主节能情况.调查结果验证了通/断式供热控制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热量表法、热分配表法均在国外成功应用,但在国内十几年的工程应用实践中碰到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供热系统状况与国外不同(例如,由于水质问题等),热用户管理及热用户的用热需求也与国外有很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一种新型带内肋片的相变蓄能换热器,利用Fluent 6.2软件研究了相变材料的融化和凝固过程,研究了不同相变层厚度,不同温度差和不同入口速度等多种工况的蓄热过程,并讨论了固液相变界面的形状、总的凝固时间,热流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热媒体(水)的温度和相变材料相变点之间的温差越大,肋片的间距越小,热媒体(水)的流速越大,所需要的融化时间越短,传热效果会越好.  相似文献   
70.
对机械加工多孔管管束的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管管束的换热性能与单管有一定的差别;同一管束中,处于不同位置的管子,其换热性能也不尽相同;其差别的大小及性质与热流密度及管束的结构有关.把管子的换热表面分为3个区域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本文整理出的换热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