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001篇
  免费   47186篇
  国内免费   33048篇
电工技术   36762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44111篇
化学工业   50415篇
金属工艺   28898篇
机械仪表   28850篇
建筑科学   30800篇
矿业工程   17376篇
能源动力   10500篇
轻工业   45548篇
水利工程   13588篇
石油天然气   14724篇
武器工业   6155篇
无线电   420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766篇
冶金工业   16762篇
原子能技术   6821篇
自动化技术   60079篇
  2024年   1622篇
  2023年   6491篇
  2022年   15889篇
  2021年   20409篇
  2020年   14393篇
  2019年   10062篇
  2018年   10884篇
  2017年   12406篇
  2016年   11041篇
  2015年   18120篇
  2014年   22905篇
  2013年   27146篇
  2012年   34318篇
  2011年   36126篇
  2010年   33975篇
  2009年   32285篇
  2008年   33654篇
  2007年   32421篇
  2006年   27952篇
  2005年   22873篇
  2004年   16272篇
  2003年   10867篇
  2002年   10006篇
  2001年   8918篇
  2000年   7012篇
  1999年   2867篇
  1998年   967篇
  1997年   768篇
  1996年   634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72篇
  1980年   117篇
  1979年   7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77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7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林业的智慧化发展是必经之路。虽然我国智慧林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对智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2.
针对当前优质炼焦煤资源越来越少,而高炉生产对焦炭质量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具有低灰、高硫特点的X煤进行了系统的炼焦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在炼焦生产中合理配加5%~8%的X煤不会造成焦炭硫分升高的不利影响,焦炭灰分下降明显,强度保持稳定。该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首钢炼焦生产,焦炭各项指标均达标,这不仅扩大了炼焦煤的使用范围,而且在资源使用方面为公司焦炭灰分的降低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3.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反应堆屏蔽计算中经常出现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常规蒙特卡罗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本文提出了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并针对小探测器问题,优化了AIS方法的虚粒子赌分裂算法。该方法在自主开发的蒙特卡罗屏蔽程序MCShield上进行了实现。使用NUREG/CR-6115 PWR基准题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SDAIS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相比AIS方法及传统的重要性方法,计算效率提升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75.
郭红霞  刘园 《现代化工》2015,(2):9-12,14
在新型二次电池产业的发展中,氢镍电池市场不断萎缩,锂离子电池市场正处于黄金时代。通过对日本和中国新型二次电池产业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主要针对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为日本占据,并从日本发展经验中提出了可供我国锂离子电动车电池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6.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77.
邓千封  张亮  方立德  王池  刘洋 《计量学报》2020,41(5):567-572
为了解决我国烟道流量计的量值溯源问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烟道流量计量标准装置。装置使用可溯源至标准转盘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作为原级标准器,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速剖面扫描和超声流量计波动修正的方式测量标准流量,经校准的8声道超声流量计为工作级标准表,具备了908~104840m3/h的测量能力,扩展不确定度为0.62%(k=2),可对最大口径为1m的流量计进行校准。装置下游测试段包括圆形管段和矩形管段,能够开展烟道流量计测量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喷淋液滴在空气环境下运动特性为工程背景,建立单个液滴在常温、常压空气环境中的动量方程,分析液滴沉降特性、追赶特性及运动轨迹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喷淋液滴初始条件下,短时间内存在重力大于曳力和重力小于曳力两种情况,但最终减速液滴均会达到受力平衡状态;液滴离开喷淋头后,垂向位移均迅速增大,液滴粒径越大、初始速度越大,垂向位移增长的速率也越大,达到相同位移的用时越短;液滴尺寸、初始速度相差越大,液滴追赶所用的时间越短,追赶位移越小,液滴尺寸、初始速度越接近,液滴追赶所用的时间越长,追赶位移越大;液滴初始速度越大、初始直径越大、喷射角度越大,横向速度消失越慢,达到的横向位移越大,喷射液滴覆盖的面积也越大。计算结果有助于优化工程实际中喷淋系统的设计与布置。  相似文献   
79.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是一种将红外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康复理疗设备,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和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已在医院得到了推广使用。然而,现有医院使用的台式治疗仪由于体积大、售价高等特点,不方便居家使用。为了开发体积小、售价低、家庭可用的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满足家用市场的潜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便携手持式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并开发了该智能控制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新的家用手持式治疗仪应具备的特点和关键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手持式治疗仪的硬件总体方案和软件架构,简要介绍了该治疗仪的一些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治疗仪样机的研制。为了验证该样机的性能,本文通过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手持式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在关键参数指标上达到了医院同类产品的水平,能够很好地满足家用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0.
A series of anionic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s (CPEs) is synthesized based on poly(fluorene-co-phenylene) by varying the side-chain ionic density from two to six per repeat units (MPS2-TMA, MPS4-TMA, and MPS6-TMA). The effect of MPS2, 4, 6-TMA as interlayers on top of a hole-extraction layer of poly(bis(4-phenyl)-2,4,6-trimethylphenylamine (PTAA) is investigated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eSCs). Owing to the improved wettability of perovskites on hydrophobic PTAA with the CPEs, the PeSCs with CPE interlayers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ly enhanced device performance, with negligible device-to-device dependence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PeSC without CPEs. By increasing the ionic density in the MPS-TMA interlayers, the wetting, interfacial defect passivation, and crystal growth of the perovskite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series resistance of the PeSCs. In particular,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increases from 1.06 V for the PeSC with MPS2-TMA to 1.11 V for the PeSC with MPS6-TMA. The trap densities of the PeSCs with MPS2,4,6-TMA ar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frequency-dependent capacitance measurements. Finally, a large-area (1 cm2) PeSC i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with MPS6-TMA, showing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8.38% with negligible hysteresis and a stable power output under light soaking for 6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