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卫城油田卫22块的微构造、砂体分布、渗透率等问题进行了精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摸清油井水淹的基本规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油藏挖潜,部署高效调整井,有针对性地实施油井补孔、压裂、回采、提液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注采井网得到进一步完善,控制了自然递减,地层能量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超深酸性气藏开采时在储层中发生液硫析出现象,阻碍气体流动,降低气井产能。为研究液硫析出对气井生产的影响,建立考虑了液硫析出、气-液硫两相同流的酸性气藏数值模拟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器,并将该模拟技术应用于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气井动态研究中。结果表明:液硫析出后在井壁附近聚集,并且自始至终仅局限于井筒附近。相较固硫析出而言,液硫析出对气井生产的影响较小,但仍能明显降低气井稳产期。在非均质地层中,析出的液硫主要聚集在储层物性较好的区域,如裂缝或溶孔等高渗区,造成气藏渗透性降低,气井产能下降。该模拟技术实现了对酸性气藏液硫析出的定量预测,为该类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深层油田人工举升采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层油田的开发对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战,由于深井具有高压和高温等特点,因此对钻井和采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深层油田的特点,对各种人工举升采油方法总结,分析和总结了深井人工举升采油方法,用实例说明水力泵、有杆泵、气举和电潜泵在深层油田采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储层低渗致密,直井压裂建产。为掌握储层特征和裂缝动态变化情况,典型气井投产后开展多次压恢试井,其典型双对数特征曲线表现出曲线整体下移、井储变大及裂缝导流能力增加等问题。本文分别从典型特征曲线图版纵坐标拟压差公式、井筒存储的定义及影响主要因素和目前气井渗流阶段入手,分析了典型特征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明确了气井的储层动态模型,提高了物性解释精度,指出了多次压恢无法解释出压裂缝闭合和导流能力变化情况,指导了气田科学管理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简称"蓬三段")气田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储层及含气性预测,对该区蓬三段的层序沉积特征及主要目的层3砂组(JP_2~3)的储层特征、分布预测与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蓬三段可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反映了平坦湖盆沉积的特征;根据岩相标志、相序分析浅水湖盆平缓毯式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JP_2~3砂组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特低渗(或近致密)孔隙型细粒岩屑砂岩。平面上JP_2~3砂组砂体展布受河道边界控制,河道砂体范围内有效储层分布相对局限,特别是一类、二类优质有效储层发育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和中部河道内,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优质有效储层发育主要受有利沉积微相分布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构造相对高部位、断裂和裂缝分布控制。  相似文献   
17.
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后期增储稳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研究是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的关键,针对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后期表现出微构造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微大量的油藏剖面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动静态资料,采取各种技术手段认识微构造。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应用成熟的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实现I、Ⅱ、Ⅲ储层的全面动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在同类油田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启动压力梯度测试不能准确表征储层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的现状,通过引入高精度回压控制系统,建立致密气藏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与常压下测试结果相比,在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新方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更小,且岩心渗透率越低,2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差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定值,而是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而不断变化,呈现动态启动压力梯度。为此,提出并定义启动压力梯度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敏感系数的概念,用其描述致密气藏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并通过实验对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随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而线性增大。岩心渗透率越低、含水饱和度越大,在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在开发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幅度也越大,启动压力梯度敏感性越强,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压力拱效应影响储层应力、有效应力的计算,而有效应力又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分析结果。通常用压力拱比来表征压力拱效应的强弱,而常规压力拱比计算模型未考虑地层倾角和方位角的影响。以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中的夹杂理论为基础,建立倾斜储层压力拱比计算模型,利用张量运算法则进行求解,分析地层倾角、方位角、泊松比和岩石固结系数对压力拱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理论推导和分析压力拱效应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层倾角、泊松比较小,纵横比较大,岩石固结系数较小时,垂向压力拱效应越强;地层倾角较大,纵横比、泊松比较小,岩石固结系数较小时,水平压力拱效应越强;平均压力拱比仅与岩石固结系数和储层泊松比有关。压力拱比一般为正值,但受应力集中的影响,倾斜储层主地应力方向的压力拱比可能为负值。有效应力的计算与压力拱比有关,而有效应力影响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对于垂向、最大水平、最小水平和平均压力拱比分别为0.107 2,0.674 7,0.718 1和0.5的储层,当地层压力降低30 MPa时,利用夹杂理论计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常规变形理论的计算结果分别提高32%和76.7%。压力拱效应的存在降低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因此在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须考虑压力拱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气顶油环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气窜、合理利用气顶弹性能量提高油环采收率,而狭长气顶油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卫2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区块,其南部和北部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方式,所达到的开发效果也不同,但都未能成功地避免气窜,开发效果不理想。文内通过对其开发实践的总结分析,对此类油气藏的合理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