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21.
数值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真空沿面闪络机理及其抑制的研究中。文章回顾总结了真空沿面闪络全局模型与数值仿真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常用建模方法、技术难点以及相应解决手段,并对真空闪络数值仿真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基于二次电子发射雪崩理论的真空闪络全局模型,详细分析阴极三结合点处电子发射、介质表面二次电子倍增、介质表面气体解吸附以及最终沿面等离子体形成所包含的各物理过程,并按照闪络起始、发展和击穿,分3阶段介绍了对应粒子仿真所采用的建模理论、算法细节与仿真研究所得结果,主要包括阴极三结合点场致电子发射、介质二次电子发射、解吸附气体输运、电子-中性粒子碰撞等物理过程。文章随后回顾了基于全局模型的真空闪络抑制方法,主要包括通过电场优化降低场致发射,构造阻碍二次电子崩发展的表面微结构,以及抑制介质气体解吸附,并讨论了数值仿真在闪络抑制手段验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性地对其它非粒子模拟的分阶段闪络建模方法及其后续发展进行了讨论,包括动理学模型、流体模型、混合仿真模型以及体内体表联合模型。  相似文献   
222.
液体循环热回收系统是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的一种形式,可以从排风中回收能量从而减小新风能耗,广泛应用于高档酒店、医院建筑和洁净生产车间。本文介绍了液体循环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讨论,针对该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法,还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提出可以从静态参数优化与动态计算结合、空调工况分区焓湿图与系统能效比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研究该系统的高效运行方法和精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23.
针对复杂背景以及果粒重叠造成的葡萄果粒边界难以准确检测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ED网络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算法改进HED神经网络模型,使网络中每个卷积层的输出均得到充分利用;引入骰子(Dice)系数改进原有加权交叉熵损失函数。利用非极大值抑制方式对生成的边缘预测图进行边缘细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验证集下的ODS(Optimal Dataset Scale)和OIS(Optimal Image Scale)分别达到0.801和0.817。通过比较改进HED与Canny、HED、DeepEdge三种算法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的HED在不同条件下Dice系数高于其他算法约0.01,准确度高于其他算法约0.04。该研究结果为葡萄表型特征提取和葡萄生长规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4.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GC)和元素分析(EA)。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B@Zn(Ⅱ)L使稠油的降黏率(30℃)从55.2%升高到65.4%,说明稠油热采中存在内外源协同催化的现象;复合催化剂B@Zn(Ⅱ)L与供氢剂乙醇协同作用后,稠油的降黏率从65.4%升高到80.1%;协同作用后,稠油中的部分高烃类化合物裂解为低烃类化合物,部分重质组分分解为轻质组分。因此,稠油析蜡点降低,N、S质量分数下降,高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碳烃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25.
以某新建绿色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项目中央空调系统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分析了室内温度、入馆人数、人均新风量、自然通风等对空调年耗冷/热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室内设计温度对负荷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入馆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最大入馆人数对室内温度分楼层控制与根据人员作息对部分楼层进行间歇控制的运行策略,并模拟计算了分楼层控制模式下阅览室自然室温,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且入馆人数越低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26.
为提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基底的性能,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通过有限元法对两个相邻的纳米颗粒的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半径一定时,增强因子随间距的增大而快速减小;当间距一定时,增强因子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半径达到300 nm后,增强因子趋于稳定,且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设计并构建了倒圆锥模型的SERS基底,仿真得到其增强因子为2.66×105,相比于倒金字塔模型(增强因子为1.57×105)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基于所得到的仿真结果对倒圆锥模型进行优化,银纳米颗粒间距从10 nm依次减小为5 nm,增强因子得到显著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27.
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组成及结构特征等指标对绿豆抗氧化肽最佳水解酶进行筛选,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绿豆抗氧化肽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制备的绿豆肽抗氧化活性最强,疏水性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261.85、73.42 mg/g,且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从结构分析中可看出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结构,中性蛋白酶水解后微观结构由紧密的球状分布变为多孔的碎片状分布,粒径变小,证实绿豆肽的抗氧化性与氨基酸组成及疏水结构密切相关。优化后的最佳酶解工艺为底物浓度30 mg/mL,加酶量2.24%,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0℃,溶液pH 6.97,此条件下制备的绿豆抗氧化肽以小于1 000 u的肽段为主,占比为87.65%,水解度为18.70%,DPPH·清除率为(85.61±0.37)%,且发现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