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6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过程分析仪器智能化测控平台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过程分析仪器的特点及其智能化的必要性。介绍了智能化测控平台的功能与组成,该研究为过程分析仪器在样品预处理的分析检测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该平台已在厂家投产的系列分析仪器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为充分发挥水平井横向数据丰富的优势,明确海相碎屑岩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空间展布,以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为例,利用露头、岩心、直井测井曲线、水平井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在隔夹层的类型和特征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水平井隔夹层特征展开研究.通过隔夹层岩石类型、分布位置和产状的综合分析,并利用岩心标定测井,厘清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和测井响应特征.采用直井标定,明确水平井与地层的关系,将电阻率曲线的探测范围放到井轨迹两侧,识别水平井隔夹层和表征其空间展布.在水平井井眼轨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水平井隔夹层空间位置判别和组合的概念,采用隔夹层深、浅电阻率与油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识别隔夹层空间位置,并利用水平井生产数据指导隔夹层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存在原生泥质隔夹层、次生钙质隔夹层和混合成因钙泥质隔夹层,3类隔夹层在水平井的测井响应与直井相似且差异更加显著.隔夹层深、浅电阻率与储层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ΔRT和ΔRXO可识别隔夹层空间位置,水平井井眼处的隔夹层ΔRT为5.4~22.5Ω·m、ΔRXO为3.3~16.2Ω·m;井眼0.5m内的隔夹层ΔRT为1.1~7.2Ω·m,ΔRXO为1.0~5.9Ω·m;井眼0.5m外的隔夹层ΔRT小于5.6Ω·m,ΔRXO小于1.2Ω·m.采油井无水采油期较长、见水后含水上升较慢,注水见效明显时,隔夹层的井间连通性好.综合分析认为,直井、水平井测井曲线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水平井隔夹层识别与表征方法,在海相碎屑岩储层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提高地质模型建立精度,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3.
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1+2异常压力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高压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建设与破坏的双重作用:发育异常高压的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尤其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有利于油气成藏;异常高压可以成为泥岩排水、排烃的动力,产生的裂缝既可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也可能导致油气盖层的破坏,促使油气重分布。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1+2发育异常高压,泥岩的分布及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异常压力发育状况,且泥岩中的超压往往高于邻近砂岩的超压,其压力差成为排烃动力,使生烃中心的流体以“离心式”向外排出,形成的油气富集带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剩余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分布基本指示了研究区地下流体的流向,反映了西部斜坡带、笔架岭构造带及中央低凸起是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异常高压有效地增加了Es1 2作为区域性盖层的封闭能力,基本控制了西部凹陷的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4.
辽河坳陷曙光油田杜212区块沙三中亚段大凌河油层组是稠油储集层,因埋藏较浅而胶结疏松。根据11口井的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其岩性主要为砾岩、杂砂岩、中细砂岩等,吸附性成分(泥岩岩屑和蚀变的长石颗粒、火成岩碎屑等)含量高,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伊利石、高岭石次之)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为中等到差,为低稳定型砂砾岩。大凌河油层下油层组的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高于上油层组,致使纵向非均质性强,横向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注蒸汽开采稠油时,高温、高pH值的蒸汽易使储集层中的不稳定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孔、渗性下降和非均质性加剧,而开采速率过高会造成大量出砂。应对上、下油层组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选取合理的注入液ph值、加入适量的钾离子,使注采液的流速不超过油层内微粒迁移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65.
倾角测井资料具有纵向分辨率高和连续性好的特点, 在哈德4 油田东河砂岩的露头、岩心分析标定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形状、接触关系, 结合倾角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成果, 确定了研究区储集层六级构型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和模式, 实现了单井的构型界面的识别, 为构型单元的精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衰竭开发后存在气液两相流,开展CO2混相驱渗流特征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模拟深层高压低渗油藏环境,应用细管、长岩心实验开展了CO2驱室内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类油藏衰竭开发后,地层呈现双相流,CO2驱最小混相压力呈下降趋势,CO2驱油效果大幅下降,但注气恢复压力后开发可达到在原始地层条件下连续注CO2的驱油效果。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现场应用,中原胡96块深层高压低渗油藏CO2驱先导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为有效动用深层高压低渗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东濮凹陷北部盐间泥岩裂缝储层预测目前尚无适用技术。在分析泥岩裂缝储层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发现盐间泥岩裂缝发育段由于富含脆性矿物,易受构造形变作用形成构造裂缝,且具有低速、低波阻抗、低泊松比及高电阻率等地球物理特征。据此,形成了剩余构造分析和广义多属性聚类分析为核心的2项适用于盐间超压、构造成因泥岩裂缝预测技术。其中,剩余构造分析技术将常规地质构造分解为构造背景、局部构造形变和随机因素3部分,突出局部构造形变产生的微曲率变化,从而达到预测泥岩裂缝的目的;广义多属性聚类分析则是将地震反演法与地震属性法结合起来进行属性优选,进行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定性预测出泥岩裂缝发育区。实际应用中2套方法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依据预测结果部署的濮深18-1井在沙三段上亚段10砂组3 258 m处见到良好油气显示,产油量为215~420 m3/d。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因持续发现超深层资源潜力而备受关注,但该类储层存在成因和特征不明确以及勘探方向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基于地震资料解释,结合资料调研、野外露头考察、岩心及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生产特征分析等手段,对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岩溶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哈拉哈塘地区发育表生岩溶和热液岩溶两类岩溶储层且特征差异明显。表生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良里塔格组,在良里塔格组顶面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内部形成水平管状洞穴体系;洞穴发生充填、垮塌和强烈压实,导致储层较致密,储集物性相对较差。热液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沿断裂发育形成竖型洞穴,该类型洞穴及其垮塌体保留大量储集空间,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串珠",造成频繁的放空和漏失现象,是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主要油气储集体。而热液岩溶储层是现阶段研究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而表生岩溶储层应合理规避。  相似文献   
69.
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构型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为例,分析滨岸相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目的层主要存在平行状构型、槽状构型及斜交状构型3种储集层构型模式,建立各类储集层构型模式的概念模型,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及研究区实际生产情况,探讨各构型储集层的动态响应特征;最终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因素分析及动态要素分析,提出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构型动态评价方法,并在研究区进行实际验证,划分出不同储集层构型模式的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状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只体现在垂向上;斜交状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最强,既体现在垂向上又体现在平面上;槽状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垂向上,而在平面上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在不同的储集层构型模式分布区域,应采用不同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70.
广利油田纯化镇储集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利油田纯化镇储集层中存在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及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会对储集层造成伤害.研究表明,纯化镇储集层具有酸敏性;其盐度、水性、碱度等为非敏感性,对储集层渗透性基本无影响.因此,可采用提高注水速度、用磷酸酸化、或在土酸或盐酸酸化时在酸化液中加入稳定剂(冰醋酸)等方法作为油田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