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西416盘区瓦斯隐患的综合治理,使得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62.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瓦斯压力测定是确定区域防突措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时,可以不再采取区域性防突措施,但必须进行区域验证。  相似文献   
63.
在水电站水机电系统振动特性和稳定性研究中,需要采用不同阶数的弹性模型来描述不同长度的压力管道内水体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刚性模型或不易解耦的低阶弹性模型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泛函变分理论和Ritz-Galerkin近似,从水力振动的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适合于水电站稳定性分析和输水系统振动特性研究、并易于解耦的压力管道内水体弹性模型,该模型以压力管道内水体的各阶振荡流量为状态变量,能较准确反映相应的各阶振荡特性。  相似文献   
64.
基站天线的波束赋形设计是提高移动通信系统信道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将投影迭代法和遗传算法应用到板状振子型基站天线的计算中,实现基站天线的快速优化设计。首先把振子形式假设为条带形状,对振子和底板均采用RWG基函数展开,得到传统矩量法的矩阵方程,然后通过投影迭代逐步修正未知电流,进而求得天线的远场方向图与天线尺寸的关系,最后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优化设计了斜极化基站天线的波束赋形。实验结果与设计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5.
一种新型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忠  李萍   《电子器件》2007,30(3):804-807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H形双面印刷超宽带单极子天线.通过采用FDTD建模和HFSS软件仿真分析发现,适当调整天线凹槽的长宽和改变馈电结构可以调整天线的中心频率与带宽.由此设计制作了这种天线,并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厚度为0.15 cm的介质基片上,双面印刷的H型单极子天线, 实测带宽可达53 %(VSWR<2.0), 中心频率处增益达2.88 dB.  相似文献   
66.
在统计过程控制中,质量变量通常会受到许多协变量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协变量的有用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图的灵敏度,因此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多元EWMA控制图,并计算ARL进行比较。在MEWMA控制图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权重函数,根据协变量的有用信息自适应的调节统计量的加权参数:当收集到的协变量信息发生偏移时,选择较大的加权参数,更关注当前和附近时间点观测值的偏移程度;反之则选择较小的参数。大量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协变量中的有用信息之后,监控效果明显优于MEWMA、MCUSUM控制图。  相似文献   
67.
根据圆极化和双频天线的设计原理,总结了双频圆极化天线的设计方法,通过不同馈电方式和谐振方式分为四类进行阐述。归纳了近几年拓展双频圆极化天线带宽的方法,从结构上分别按照微带缝隙天线、平面单极子天线和阵列天线进行介绍。列表分析了各种设计方法的实现难度和典型天线各项性能参数,最后简述了适用于双频圆极化天线小型化的优化方案,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臧雅丹  朱永忠  宋晓鸥  陈军峰 《电讯技术》2021,61(11):1459-1466
龙伯透镜天线是一种折射率渐变的透镜天线,可将特定频率的入射波汇聚到透镜表面的某点或将电磁波沿原方向反射,能够实现波束扫描和多波束聚焦,已用于电子对抗、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以及军用战机和舰艇.介绍了龙伯透镜天线的基础理论,归纳梳理了球形龙伯透镜天线和变形龙伯透镜天线,总结了三种制备技术,对比了不同类型的透镜天线性能,并分析了馈源对龙伯透镜性能的影响,最后对龙伯透镜天线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9.
轨道角动量(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因其模数的无限性与正交性在提升通信容量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对解决频谱资源不堪重负的现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OAM波束自身的发散角限制了其远距离通信的能力. OAM波束控制技术作为OAM波束固有的发散角问题的解决方案,极具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近...  相似文献   
70.
可重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天线技术是突破通信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通信中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信息交换、无人机空对地通信、无线回程通信和雷达探测等领域。总结了目前常见的模数、极化、方向图和混合可重构OAM天线及其实现形式,比较了当前可重构OAM天线的性能,展望了未来可重构OAM天线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新型可重构OAM天线的研究与优化提供参考。可重构OAM天线的研究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可重构OAM天线下一步的发展中,需要将新型材料与金属结构相结合,基于均匀环形阵列(Uniform Circular Array,UCA)原理的新型可重构OAM天线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