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介绍了大气压对发生炉煤气站相关工艺参数和设备选型的影响,指出由于海拔因素对大气压的影响最为显著,所以在煤气站的设计选型及工艺参数的选择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站地点的海拔高度,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并适当调整相关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72.
分析了王庄煤矿大采高工作面大型设备启动时对主通风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方法。通过变频器外部配置改造、内部参数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矿井的通风安全。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介绍了连城铝厂通过节能管理,大力开展节能技改增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节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4.
煤气发生站工艺选型要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煤气发生站工艺选型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在煤气发生站的工艺及设备选型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5.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大地高差与水准正常高差之差的曲(平)面拟合模型,引入跨河正常高差未知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一并求解,可以同时获得跨河点间正常高差未知参数估计和方差估计.通过2个工程实例,说明了文中计算方法优于一般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苑卫军  李建胜  李见 《佛山陶瓷》2010,20(11):31-34
本文就发生炉煤气站煤气放散系统及其规范设计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对煤气放散系统放散管通径和放散高度的合理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煤气放散引发的几个事故案例,对与煤气放散系统相关的设备及管道系统的安全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指出煤气放散系统对维持发生炉煤气站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煤气放散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规范设计应该受到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7.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要求,实现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的计算机化管理,设计了一种基于B/S三层网络结构的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电力系统内部网络资源,实现设备绝缘状态数据信息的逐级上传和统一上报,方便上级管理部门的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并对设备管理做出准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78.
雷电波侵入低压电源线引起冲击电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电波侵入电力调度通信大楼电源线引起的冲击电压进行仿真研究,分别考虑不同的电缆接线方式、是否接压敏电阻以及压敏电阻的组数对冲击电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未加装压敏电阻时,各结点电压随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升高;加装压敏电阻后,电缆沿线各结点冲击电压得到有效抑制;线路带负载后冲击电压进一步降低。在总配电柜及微电子设备的供电处各安装一组过电压保护器,可以有效降低冲击电压对大楼内微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9.
低压弱电设备过电压耐受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压弱电设备中的各种电气连接线、接口、内部电源系统,进行了雷电冲击电压、工频交流电压、直流电压耐受能力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气连接线可以耐受很高的暂态、稳态过电压。通过试验,比较了它们耐受能力的差异以及耐受不同电压能力的差异。对低压弱电设备过电压保护器残压与绝缘水平的配合,对网络、电话接口保护器残压及安装位置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0.
输电线路舞动跳闸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李建胜  何峰 《电气应用》2007,26(4):154-157
从气象条件、地势条件、线路走向和结构参数等对输电线路影响的特点,分析了开封供电区输电线路因导线舞动,发生线路相间短路,造成220kV和110kV线路跳闸的事故经过,分析了事故的原因,阐明了暴露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