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聚醚酮合成产物中二苯砜回收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行生产工艺中,采用丙酮浸取回收聚醚酮反应溶剂二苯砜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艺要求,依据分析及实验结果对现行工艺进行改进,将原有的循环工艺和抽提工艺改为改进脂肪提取式工艺,即将待浸取物料作为溶剂冷凝介质。实际生产运行证明,改进后工艺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处理时间是原来的1/3~1/4,丙酮溶液使用量是原来的1/2~1/5,丙酮溶液消耗量是原来的1/4~1/8,物料粉化率是原来的1/10~1/16。  相似文献   
52.
溢流和漏失是影响油气钻井施工安全的最为严重的两种复杂情况,常用的溢流和漏失监测方法存在着监测不及时、溢流漏失总量计量精度低的缺陷,有可能因为发现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而造成井塌、卡钻、井喷等复杂事故。为此,在对比分析钻井现场常用的几种溢流和漏失监测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具备早期监测报警、溢流漏失速度和漏失总量计量以及自动灌浆功能的新型溢流漏失监测计量系统,并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该系统的监测罐被分割为主、副两个腔室,井筒返出钻井液一部分通过主腔室返回振动筛,另一部分溢流进入副腔室;(2)副腔室内部横截面积小,大大提高了液位变化反应的灵敏度,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溢流和漏失;(3)主腔室出口管线水头保持不变,出口流量稳定,通过副腔室内液位的变化可以定量地计算溢流漏失速度和溢流漏失总量,溢流漏失速度监测误差小于8%;(4)起钻过程中,监测罐内钻井液在自重作用下进入井筒,可以始终保持井筒满液位,消除了灌浆不及时和灌浆不满的不良现象。结论认为,新型溢流漏失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发挥地面测量优势,报警及时准确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3.
在爆破工程中,选择合适的装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炸药利用率,从而改善爆破效果。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model)动态响应力学关系,采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了偏心不耦合装药条件下不耦合系数K对岩体爆破荷载的影响,以及爆破过程中岩体的损伤情况。通过建立单孔偏心不耦合爆破模型,分析了不耦合系数K为1.0、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有效应力、振动速度、爆破地震波能量和损伤状况。同时,研究了不同不耦合系数K条件下爆心距(l)与损伤度(D)、质点振动速度(PPV)与爆心距(l),以及振动速度(vpp)与损伤度(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不耦合系数K的增大,耦合侧与不耦合侧有效应力和峰值振动速度、地震波峰值能量略微减小;粉碎区和裂隙区范围逐渐减小,且粉碎区损伤半径较裂隙区减小速率更大。岩体损伤程度和质点振动速度(vpp)均随着爆心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质点振动速度越大损伤程度也越大,当vpp=50.4 cm/s时,岩体中的损伤变量达到损伤破坏阈值(D=0.19);当v<...  相似文献   
54.
定向井水平井常规压井简易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明  王树江 《钻采工艺》2001,24(1):97-98,100
文中分析了定向井和水平井常规压井计算的特点,与直井常规压井方法进行对比。导出了一个适用于不同井型和常规压井方法的压井循环立管压力的计算式,通过某水平井实际计算,给出的两个定向井压井简易方法与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55.
王树江  张洪刚  尹丽 《广东化工》2011,38(5):245-246
设计了汽车阻尼片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成形工艺及冷却水传送带主体设备。提出了设计制造过程中重点注意的问题。实际生产运行证实,制造后的10 m冷却传送线,20 s内将160℃的阻尼片连续降温到33℃,生产过程连续,设备运行稳定,满足了生产中的降温要求,改善了生产的环境状况。同时,为汽车阻尼片生产提供了新型冷却成型工艺及设备。  相似文献   
56.
王树江 《山东化工》2011,40(11):52-54
聚醚醚酮过滤生产过程中需要物料换向,由于操作温度、压力较高,物料黏度较大,市场及生产厂家提供不了需要的相应装置。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及物料特性,仿照三通阀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种换向阀。通过试车、调整,成功实现了聚醚醚酮过滤生产的物料换向,解决了实际生产的物料换向问题。同时,对其他高温、高压过程的熔体换向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57.
王树江  王钰铭  代迅  陈伟 《化工机械》2011,38(2):173-175
根据聚醚酮生产参数、后续工艺要求.设计、制造了聚醚酮压片、冷却、粉碎一体机.经过实际生产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58.
为了更有利于聚醚酮从结晶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探索了其结晶条件对其结晶物形态及精制时间的影响。采用特制的恒温制片板,在不同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下获得聚醚酮结晶物,用液泛提取器对其进行精制。结果表明:聚醚酮产物在速冷时晶体类似层岩状,晶体间隙小,精制时间长;在130—155℃及165—190℃,晶体为球形,晶体间有小的孔洞;在160℃左右时,聚醚酮在混合物中的晶型类似海绵状,晶体间孔隙较大,空隙率高,形成均匀纳微结构界面,更有利于精制过程的传质,其精制时间是12.6 h.为速冷精制时间的69.3%。对同批次不同温度下结晶的聚醚酮进行物性检测,其性能未发生变化。此结果对聚醚酮结晶工艺的设计、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_(12)/C催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12/C复相催化合成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通过试验确定了合成DEDB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苯甲酸30g,二甘醇10.4ml,催化剂用量为苯甲酸质量的0.7%,带水剂N2流量200ml/min,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5%。重复试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聚醚酮的合成原料、反应合成、精制和干燥过程中,都会带入或产生细小颗粒的杂质,为满足聚醚酮的高端使用要求,需对杂质进行过滤.由于温度及压力控制系统等原因,过滤过程中会出现物料变性,控制失调、测量信号失真的现象,从而导致操作无序,无法实现预定过滤目标.将分散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系统改进为计算机集中控制,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和测量元件,均衡加热元件释放的热量,再配以适当的操作工具和合理的分工合作,成功地解决了聚醚酮连续过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后的现场投运检测结果表明,聚醚酮过滤后物性稳定,杂质粒度低于5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