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地聚物是由硅铝酸盐材料通过碱激发反应形成的胶凝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好和CO2排放量少等优点,被认为是传统硅酸盐水泥材料的良好替代品.本文回顾了地聚物混凝土收缩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碱激发剂种类、模数、掺量,胶凝材料种类、掺量,溶胶比,添加剂,养护条件和元素摩尔比等因素对其收缩规律的影响,介绍了地聚物混凝土的收缩预测模型,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镀层应力,硬度及镀层形貌分析,研究了对甲苯磺酸钠作为添加剂对氨基磺酸镍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当镀液中不含添加剂时,镀层应力表现为拉应力,随着对甲苯磺酸钠添加量的增加,镀层内应力先表现为压应力,又逐渐变为拉应力。镀镍层的硬度也随着对甲苯磺酸钠添加剂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并且镀层表面结晶趋于细腻平滑。  相似文献   
23.
古城煤矿第一个轻型支架放顶煤工作面 110 4回采面 ,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多 ,由于技术原因和现场条件的复杂性 ,撤面速度慢 ,出现了自然发光征兆 ,结合现场实际 ,采取了“前空区密集注水防灭火技术” ,安全顺利的完成了撤面工作.  相似文献   
24.
巨厚岩浆岩失稳导致的冲击地压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以王楼煤矿巨厚岩浆岩下孤岛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巨厚岩浆岩失稳的孤岛工作面防冲,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巨厚岩浆岩失稳导致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类型为自发型和诱发型,自发型冲击机制为巨厚岩浆岩失稳导致自身及其上覆载荷层重力向下传递,使得被影响区域煤岩应力逐渐集聚到冲击的应力水平,诱发型冲击机制为巨厚岩浆岩断裂强动载使得被影响区域煤岩应力突跃至冲击的应力水平;(2)提出巨厚岩浆岩失稳的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冲击判断准则,根据准则将王楼煤矿12310孤岛工作面设计成大宽度孤岛工作面开采可使其由整体失稳冲击向局部冲击转化,并得到了现场验证;(3)针对巨厚岩浆岩失稳时大孤岛工作面局部冲击类型提出了保持低应力的防治措施,微震、应力监测结果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巨厚坚硬岩层下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
该文针对国内基本建设矿井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结合新驿矿井的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对基本建设矿井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对策,对基本建设矿井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能谱仪(EDS)对切割刀片背面结瘤的形貌、电沉积前铝合金基体处理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及成分演变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刀片背面结瘤缺陷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铝合金基体前处理过程中,其表面析出物周围的铝合金逐渐溶解,析出物脱落,2次浸锌后的铝基体表面留下0~6 μm的孔洞;镍-金刚石复合电沉积过程中的镍在孔洞处沉积,去除部分铝合金基体后,在刀片背面形成0~6 μm的凸起,即镍瘤。   相似文献   
27.
以乙醇和乙醛为原料制备乙醛缩二乙醇影响产率的主要因素有: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吸水剂量、反应时间、催化剂通入时间。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找出优化方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无水乙醇与新蒸乙醛摩尔比为2.4:1.0,3℃~5℃,硅胶用量为34g(对lmol晰蒸乙醛而言),反应55min,催化剂通入 13min。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8.
为得到合理的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温度修正公式,对自由状态下的传感器、埋置在混凝土收缩徐变试件内的传感器和埋置在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试件内的传感器进行了室外日照温度下的温度修正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不同条件下振弦式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公式,并基于理论公式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由状态下的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增加呈正相关,斜率为2.8×10-6-1;埋入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试件的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呈负相关,斜率分别为-2.15×10-6-1和-2.54×10-6-1;钢管混凝土表贴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呈正相关;埋置在管内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试件的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增加呈负相关,斜率分别为-2.01×10-6-1和-1.70×10-6-1;振弦热膨胀系数和外界测试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是造成传感器应变与温度正负相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高效精密超硬材料磨具制造领域研究开发的汽车发动机曲轴高速高效磨削用cBN砂轮、集成电路(IC)晶圆背面减薄磨削用金刚石系列砂轮、晶圆划片与分割用电镀结合剂高精度超薄金刚石切割砂轮、精密研磨用陶瓷结合剂超硬材料磨盘、高硬度刀片磨边用新型复合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等5种新产品。重点描述了在新型结合剂、成型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以及产品应用效果,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0.
针对传统电镀金刚石滚轮出现的缺砂、掉块等质量问题,将优异的氨基磺酸镍电镀体系引入电镀金刚石滚轮的电镀中,使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氯化镍、硬化剂和整平剂对镀层硬度、应力及厚度一致性的影响,将实验数据导入Minitab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硬化剂和整平剂对镀层硬度和厚度一致性有较大的影响,三个因素对镀层应力均有影响。通过Minitab优化响应器得出:在滚轮技术条件要求范围内,镀液中氯化镍浓度为30 g/L、硬化剂浓度为4 g/L、整平剂浓度为1.5 g/L时,镀层硬度为HV 654.4,应力为6.07 MPa,厚度偏差为1.58,为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