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6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塔里木盆地非稳态油藏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叠合盆地地质演化历史漫长,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沉降、隆升和多期次油气成藏与调整过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通过系统研究海相油藏的地质特征,发现一些油藏的油水界面呈现不平衡性、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和含油饱和度等平面分布具有渐变性、油藏主体与圈闭中心具有非协调性,反映出这类油藏可能正处于动态聚集或调整过程中,进而提出非稳态油藏的概念。非稳态油藏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动、储层非均质性或其他因素,导致油藏的稳定滞后于圈闭的调整,致使油藏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按照其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以及油水界面类型、成藏模式等,对非稳态油藏进行了分类。提出非稳态油藏的研究以动静态相结合的地质解剖为主,综合运用地质与地球化学手段,结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定量评价古今油水界面的迁移和变化,精细恢复圈闭的演化过程,再现非稳态油藏的形成过程,可实现对非稳态油藏分布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52.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等上部层系。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烃类组成与分布,认为下奥陶统原油为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的混源油,前者的贡献总体高于后者。下奥陶统原油中较高丰度的硫醇化合物、丰富的四氢噻烷、高含量H2S(近10%)伴生气以及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的存在,表明其经历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复杂的油气成藏后作用,这些作用改造了油气藏中的烃类并对油气藏的保存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裂解类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和田河气田天然气来自寒武系高-过成熟烃源岩,气田大体上呈长条状东西向展布。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组分具有随C1/C2增加C2/C3变小、碳同位素δ13C213C3值变化较大、ln(C2/C3)值变化较小的特点。根据目前惯用的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二次裂解气判识标准,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应属于干酪根裂解气。和田河气田东、西部井区天然气干燥系数、甲烷碳同位素值及二氧化碳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伴随晚喜山期和田河圈闭的形成,干酪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以水溶方式自东部高压区向西部低压区运移,由于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重烃、δ13CH4溶解度大于δ12CH4、CO2在天然气组分中溶解度最大,造成天然气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的分馏,使西部井区天然气具有干燥系数偏高、甲烷碳同位素值偏重、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4.
库车坳陷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应用黄金管封闭体系热解实验,结合GCIRMS同位素质谱仪的甲烷碳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热解气甲烷碳同位素介于-36%~-25%;碳同位素与热解温度(或Ro)、升温速率密切相关;煤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热解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可以用动力学方法将实验数据外推,并应用于地质实际中。模拟结果显示,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天然气主要经历了10Ma(尤其是5Ma)以来的阶段性聚集。  相似文献   
55.
塔里木盆地阿克1井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对塔里木盆地阿克1井天然气进行多种手段分析的同时,引入热压模拟的方法对多种类型的烃源岩进行了系列模拟产气实验,并将模拟气与阿克1井天然气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后认为,本井天然气来源于本区石炭—二叠系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在有机包裹体分析和自生伊利石测年的基础上,结合沉积与构造演化分析,作者指出本井天然气为晚期成藏、阶段聚气的产物,主要聚集了源岩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期间生成的气体。该研究成果对塔西南地区今后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6.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成因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划分为海相成因天然气,陆相成因天然气和海陆相混合气三大类。海相天然气分布在满加尔古生界海相生油气凹陷的南北两侧,塔中隆起和塔北隆起以南;陆相天然气分布在库车中生界陆相生油气坳陷及塔北隆起以北;海陆相混合气分布在塔北隆起中段雅克拉构造和东河塘部分井、巴什托普背斜群5井(C)中。柯克亚背斜天然气来源比较复杂,以陆相煤型气为主,可能混有海相油气。  相似文献   
57.
若羌油苗是塔里木盆地东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油苗。详细研究了该油苗的地化特征,认为若羌油苗生物标记化合物组合特征不同于塔里木盆地已发现原油的地化特征,具有盐湖相特征:油苗饱和烃气相色谱图上nC14~nC26出现明显偶碳优势;植烷优势明显,Pr/Ph为0.29~0.35,Ph/nC18为0.94~0.99,Pr/nC17为0.38~0.43;伽马蜡烷丰度非常高,且比C29藿烷峰还高;C35升藿烷丰度明显高于C34升藿烷。原油成熟度较低,Ro在0.70%~0.73%之间。推测油源母质类型为Ⅰ-Ⅱa型有机质,较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盐湖相好。若羌油苗的发现和地化特征预示塔东南地区可能存在一套盐湖相、并能生成工业油流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揭示原油裂解生气过程,用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原油裂解生烃特征与演化规律.采用50MPa压力下封闭体系黄金管原油热解实验,使用气相色谱定量、色谱-同位素质谱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牙哈和哈得原油样品热解生烃产率、碳同位素特征及其生气过程.提出原油裂解生气潜力大,在高演化阶段仍有较大的生气产率,发现了原油裂解生气的"二段式"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牙哈、哈得原油样品具有很高的总气产率,C1-5产率分别达738.87mL/g,598.98mL/g;随热解温度升高,牙哈、哈得原油样品热解生成的甲烷和沥青产率不断增加,C2-5和C6-14产率先增加后减少,C14+产率不断降低,δ13C1值先变轻后变重,δ13 C2,δ13 C3值逐渐变重;原油裂解生气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以液态烃裂解成湿气为主,第2阶段为C2-5烃气裂解成甲烷和沥青.分析不同原油样品裂解生烃特征与生气过程,有助于研究原油裂解生烃机理.  相似文献   
59.
阐述了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结果,探讨了库车坳陷天然气的成熟度和气源.库车坳陷天然气有湿气、凝析气和干气多种类型;天然气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甲烷含量减少、干燥系数减小的趋势;天然气主要属煤成气,来源于中生界烃源岩.库车坳陷不同构造带天然气的成熟度差异较大,Ro值从0.7%变化到2%以上.克拉2气田天然气Ro值为1.3%~2.5%.综合目前多方面资料分析,库车坳陷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应是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三叠系烃源岩的气源贡献次之.  相似文献   
60.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对迪北气藏的油气充注历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具有2期油气充注特征:第Ⅰ期主要源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排出的油,对应于镜下发浅黄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低,定量颗粒荧光分析表明存在古油藏,也是此期原油充注的证据;第Ⅱ期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排出的天然气,对应于发蓝白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高,且此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使得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气洗脱沥青作用。迪北气藏的2期油气充注使其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以来的致密深盆气藏叠加、西域期以来的致密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