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4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煤矿沉陷地复田景观质量评价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建立了小尺度采煤沉陷地复田景观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尤其是对景观生产力、景观健康水平和景观美学价值这3个二级指标及其以下的三级指标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各个指标的衡量标准与方法以及复田景观质量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内插中值法建立了5级质量评价标准,当评价指标L A<0.7时为优质;0.7≤L A<1时为较优质;1≤L A<1.5时为一般;1.5≤L A<2.1时为较劣质;L A≥2.1时为劣质,并在山东兖州某采煤沉陷地复垦项目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2.
煤矿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宏全  胡振琪  陈秋计 《中国矿业》2007,16(10):42-45,53
利用遥感数据对煤矿区进行景观格局及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唐山市古冶区为研究对象,以3个时相(1987年、1992年和2001年)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人机交互解译,获取3期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同时获取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像元数。选取斑块的规模特征、斑块的形状特征、景观多样性指标、空间异质性指标进行计算,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3.
西南某焦化场地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特征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南某焦化场地采集了18个土壤剖面样和5个表层样,利用GC-MS等,对土壤中的总氰化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总石油烃和二噁英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其在不同功能区土壤中的特征分布。结果表明:① 该焦化厂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在推焦线路、焦油回收点、沥青传送带和固废室外堆场附近;② 厂区土壤中菲、蒽、4-甲基酚、2,4-二甲基酚和甲苯的浓度均未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质量评价A级标准,而总氰化物、汞、萘、荧蒽、芘、苯并\[a\]芘、咔唑、石油烃超标点较多;③ 二噁英在本次所检测的3个样点中全部被检出,但都不超过《荷兰土壤修复通告2009》中的土壤修复干涉值。  相似文献   
24.
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破坏水田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场和室内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塌陷地破坏水田的含水量较高,且较为均匀。塌陷地破坏水田的渗透规律为直线型,部分点渗透率远大于正常水平,推测为采煤塌陷造成地表裂缝导致。经过采后长期稳定,土壤裂隙弥合,破坏水田的土壤环境相对稳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采煤塌陷地破坏水田目前的土壤性质已经稳定,通过引进土壤重构的方法,可恢复水田生产。  相似文献   
25.
线性调频信号广泛存在于雷达系统之中。目前,对其检测及参数估计最常用的方法是WVD-Hough 方法。不过,它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1)在多分量情形下,受交叉项干扰严重;2)在低信噪比环境中,受噪声项干扰严重;3)巨大的计算量和数据存储量。文中在超级WVD的基础上,结合Hough变换,提出了超级WVD-Hough 方法,在负信噪比的环境中,多分量的情形下,对LFM信号进行了检测及参数的估计,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再论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冲突日益显著。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热点与焦点。针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采煤沉陷、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积等损毁对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耕地损失、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矿-地冲突等矿区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改变原有的"末端治理"理念,提出煤矿生态环境"边开采边修复"(简称"边采边复")理念、技术以及实现路径。认为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是基于"源头和过程控制"的理念,而不是传统的"末端治理"理念,其特点是在采矿过程中,同步(时)治理。"边采边复"概念中的"复"既包含狭隘的"复垦(复耕)",也包含Ecological Restoration中的"修复"的概念,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及时恢复治理损伤的生态环境,缓解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矿业活动朝着可持续、循环与绿色的方向发展。因此,"边开采边复垦(广义的复垦)"、"边开采边修复"、"边开采边治理"都是一个意思,都可简称"边采边复"或"边采边治"。基于笔者提出的井工矿边采边复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与阐述了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理念,讨论了煤矿生态环境"边采边复"的原理与类型,介绍了露天矿、采煤沉陷地、煤矸石3种主要损毁对象边采边复的关键技术。煤矿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与系统,"边采边复"是贯彻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有效保障。边采边复需要考虑治理修复过程的动态性、系统要素的均衡性、整体价值的最大性。为了促进边采边复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①以系统思维的角度考虑自然资源要素的边采边复综合效益;②加强边采边复与资源开采的耦合与优化调整机制研究;③加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与边采边复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27.
28.
距离是影响热红外测温精度的主要因素。为研究不同距离下不同热源强度的热红外测温精度,设计野外实验,布设460 K和505K两个热源温度,分别在20 m的距离以间隔为1 m的测温距离采集温度数据,通过函数拟合,分析不同距离下测温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变化关系。结论如下:1)随着距离的增加,红外测温值呈现先急剧下降,之后逐渐平缓至某一稳定状态的趋势,且当热源温度越高,达到这一稳定状态的距离就越长。2)通过比较多项式和指数拟合函数的相关系数,提出了基于指数函数的温度-距离拟合关系,相关系数最大为0.999。3)依据温度变化速率提出温度-距离的分段数学模型对测温数据进行误差补偿,经过补偿后红外测温值与真实值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59%。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分析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变更的特点,指出了制定通信线路工程设计变更规范的要点.在定义与预备费率相关联的相对值标准和沿用老版规范中绝对值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路由长度变更标准的模型.并引入赢得值、排列图等方法,细化了设计变更流程,用于进一步加强通信线路工程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30.
基于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用神经网络方法转换GPS高程为正常高 ,给出了一种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算法 ,并与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作了比较分析。经实例验证 ,在较大范围内 ,用神经网络方法转换GPS高程优于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所获得的正常高可满足各种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