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双联齿轮为电动叉车变速器齿轮,精度要求在GB/T10095-2008 7级以上,是典型的台阶孔结构的双联齿,由于工艺基准无法与装配基准、检测基准保持一致以及两档齿轮A和B的热处理变形规律的不一致,导致工艺方案十分复杂,本文通过电子束焊、热处理装炉方式和多种机加工艺方案的试验、比较,从工艺性、成本、质量方面,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了几种方案供选择,指出应优选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发育山前冲断带,属山前高陡构造。该地区预探储层埋藏深度大,最大埋藏深度达到7 400 m。常规的井身结构在南缘地区超深及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下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完全封堵不同压力层系、无法安全钻达深部目的层,非常规井身结构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难题。针对南缘地质特点,考虑非常规井身结构的优势,DF1井采用套管程序:508 mm×365.1 mm×273.1 mm×206.4 mm×139.7 mm的五开非常规井身结构,同时四开井段进行定向造斜。分析了DF1井非常规井身结构应用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同时对DF1井非常规井身结构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认为,DF1井采用非常规井身结构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实现不同压力层系的分隔封堵,获得了较高的机械钻速;该井在加深过程中出现严重复杂,主要原因是套管破损;DF1为新疆油田超深井非常规井身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裂缝性地层的漏失特点、漏失形式及常规堵漏技术应用于裂缝性地层处理漏失的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处理此类地层的漏失问题,提出了应用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于裂缝性地层堵漏的技术思路,并就充氮气欠平衡钻井防漏、制漏的机理进行了阐释。文中,对实施充氮气欠平衡钻井的工艺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充氮气欠平衡钻井在新疆油田百泉1井的应用情况、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石油产品分析测试领域中的一种全新技术--介电谱技术.在分析介电谱技术及其对润滑油粘温特性评价适用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了介电谱技术快速分析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技术路线,并建立了介电谱技术快速测定润滑油粘度指数的最小二乘预测模型.在定性分析方面,介电谱技术能够有效地区分多级油和单级油;在定量分析方面,介电谱技术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93,预测误差均值为0.6162,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电气安装的准备工作着手,分别对电气安装及调试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锦屏磷矿将军崖古岩画为Ⅰ级保护古迹,其下压有600万吨矿石。本着既保岩画又要采矿的原则,文章提出了一次充填深孔留矿和条带法两方案,通过分析对比,指出二者均可行。但条带法较优。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刘志良  曹忠伟  曹光福  谢建安 《中州煤炭》2016,(12):134-137,142
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是一种纯机械动力工具,应用表明,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配合PDC钻头一起使用提高机械钻速效果显著。新疆油田引进扭力冲击器配合PDC钻头在环玛湖探区使用,现场应用发现该工具在部分井区应用尚未达到预期提速效果,机械钻速较低。分析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在环玛湖探区实际应用情况发现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PDC钻头钻速受钻头泥包问题、钻头崩齿问题、钻井液体系问题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钻井措施,有效地提高了TorkBuster扭力冲击器+PDC钻头钻速。现场应用的9口井中,平均机械钻速提高到7.05 m/h,较改进措施前提高156.65%,平均每口井钻井周期节约9.68 d,达到了预期提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霍尔果斯背斜受山前构造的影响,存在地质情况复杂、倾角大、多套压力体系并存以及泥岩含量高等问题,在钻进过程中复杂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通过对完钻井的测井资料、地破实验数据、钻井复杂等资料的分析,确定必封点位置,形成适合霍尔果斯背斜深探井的四开井身结构,并针对安集海河组复杂事故率高的情况,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抑制泥岩水化,从而实现安全钻进。优化后的井身结构在霍尔果斯背斜深探井H11井进行了应用,首次实现了在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两套压力系统下进行套打,历时5.5d钻穿"死亡之海"安集海河组,未出现井漏现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优化后的井身结构在H11井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该地区深探井的井身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也为该地区后续常规井的四开转三开井身结构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