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17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3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研究了一种新型简化的内氧化工艺,制备了不同氧源系数的Cu-Al2O3复合材料,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烧结态和经60%、70%、80%变形后的微观组织、硬度、导电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简化工艺成功制备了Cu-Al2O3复合材料,在铜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粒状Al2O3颗粒,其粒径约为5~20 nm,颗粒间距约为25~60 nm;复合材料变形后,其硬度明显提高,最大值达到144 HV,而导电率则随变形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但降幅很小;当氧源系数k为1.20 h,压制粉末烧结(950 ℃,4 h)后全部完成内氧化,且变形后综合性能最优,此时氧化剂含量为最佳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82.
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Cr-Zr合金铸态、变形态和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测定了三种工艺的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室温变形后,Cr相由铸态的树枝晶逐渐转变成细纤维状形,横截面呈薄片弯曲状,且应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化;随着最终退火温度的提高,Cu基体发生回复再结晶,Cr纤维逐渐分裂最终球化;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抗软化温度达到550℃.当退火温度低于600℃时,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当温度高于这个温度,电导率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83.
热处理对ZG31Mn2SiREB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开发的履带板用钢ZG31 Mn2SiREB采用铸造后直接淬火,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淬火温度下的微区成分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冲击功明显增加.1 050 ℃淬火比880℃淬火抗拉强度提高了 270 MPa,冲击功提高了6.5 J;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显微硬度和化学成分波动明显减小,说明在较高温度下淬火能获得较均匀的组织和成分;铸态组织极不均匀,应在淬火前进行正火预处理,淬火温度也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84.
集成电路用Cu-Ni-Si-Cr合金流变应力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对Cu-Ni-Si-Cr合金在应变速率为10-2、10-1、1、5 s-1、变形温度为600~800℃条件下进行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变化对合金的再结晶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越小,合金也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并利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求得Cu-Ni-Si-Cr的热变形激活能Q为265.9 kJ/mol,从Zener-Hollomon参数的指数函数形式得到应变速率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Ni—W—P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方法;讨论了电沉积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DK)对镀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同时对电沉积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对镀层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
电沉积Ni-W-P非晶态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Bi-W-P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方法;讨论了电沉积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密度对镀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同时对电沉积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对镀层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7.
Cu-Ag-Cr合金电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对Cu-Ag-Cr合金的受流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合金的受流磨损机理,并与Cu-Ag合金的受流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磨损试验采用自制的试验设备在干滑动的条件下进行,与合金对摩的是铜基粉末冶金材料.结果表明:Cu-Ag-Cr合金的磨损率随着滑动速度和滑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合金在受流状态下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电侵蚀磨损;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Cu-Ag-Cr合金的耐磨性能是Cu-Ag合金的2~3倍.  相似文献   
88.
Cu-Cr合金固溶体的电子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纯金属晶体Cu、Cr以及Cu-Cr合金固溶体进行价电子结构分析,从相空间价电子结构角度探讨合金元素的合金化行为。纯金属晶体的计算结果表明:Cu处于第9杂阶,Cr处于第7杂阶;合金元素Cr的溶入,能够提高纯铜晶胞的原子键引力,强化铜基体,从电子结构层次分析合金元素Cr对基体产生的固溶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9.
对Cu-0.35Al-Y合金薄板带在短时间内的内氧化动力学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合金内氧化层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结果表明,Cu-0.35Al-Y合金薄板带在0.5h到2 h进行内氧化,其内氧化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变化;微量稀土元素Y的加入促进了Cu-0.35Al合金薄板带的内氧化;随着内氧化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内氧化层深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经950℃,2 h内氧化,Cu-0.35Al-0.05Y舍金薄板带试样内氧化层深达355μm,内氧化层显微硬度为101.5HV,导电率为82.5%IACS.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冷变形、时效温度以及时效时间对Cu-2.3Ni-0.5Si-0.22Zn-0.06Mg合金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时效和冷变形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通过改变时效温度和形变可以大大缩短时效时间.该热轧态的合金不经过固溶处理,当预变形达到80%时,在500℃时效lh,其显微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287 HV和43% IA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