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66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南某焦化场地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特征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南某焦化场地采集了18个土壤剖面样和5个表层样,利用GC-MS等,对土壤中的总氰化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总石油烃和二噁英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其在不同功能区土壤中的特征分布。结果表明:① 该焦化厂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在推焦线路、焦油回收点、沥青传送带和固废室外堆场附近;② 厂区土壤中菲、蒽、4-甲基酚、2,4-二甲基酚和甲苯的浓度均未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质量评价A级标准,而总氰化物、汞、萘、荧蒽、芘、苯并\[a\]芘、咔唑、石油烃超标点较多;③ 二噁英在本次所检测的3个样点中全部被检出,但都不超过《荷兰土壤修复通告2009》中的土壤修复干涉值。  相似文献   
22.
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破坏水田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场和室内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塌陷地破坏水田的含水量较高,且较为均匀。塌陷地破坏水田的渗透规律为直线型,部分点渗透率远大于正常水平,推测为采煤塌陷造成地表裂缝导致。经过采后长期稳定,土壤裂隙弥合,破坏水田的土壤环境相对稳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采煤塌陷地破坏水田目前的土壤性质已经稳定,通过引进土壤重构的方法,可恢复水田生产。  相似文献   
23.
再论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冲突日益显著。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成为热点与焦点。针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采煤沉陷、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积等损毁对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耕地损失、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矿-地冲突等矿区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改变原有的"末端治理"理念,提出煤矿生态环境"边开采边修复"(简称"边采边复")理念、技术以及实现路径。认为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是基于"源头和过程控制"的理念,而不是传统的"末端治理"理念,其特点是在采矿过程中,同步(时)治理。"边采边复"概念中的"复"既包含狭隘的"复垦(复耕)",也包含Ecological Restoration中的"修复"的概念,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及时恢复治理损伤的生态环境,缓解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确保矿业活动朝着可持续、循环与绿色的方向发展。因此,"边开采边复垦(广义的复垦)"、"边开采边修复"、"边开采边治理"都是一个意思,都可简称"边采边复"或"边采边治"。基于笔者提出的井工矿边采边复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与阐述了煤矿区生态环境"边采边复"理念,讨论了煤矿生态环境"边采边复"的原理与类型,介绍了露天矿、采煤沉陷地、煤矸石3种主要损毁对象边采边复的关键技术。煤矿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与系统,"边采边复"是贯彻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有效保障。边采边复需要考虑治理修复过程的动态性、系统要素的均衡性、整体价值的最大性。为了促进边采边复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①以系统思维的角度考虑自然资源要素的边采边复综合效益;②加强边采边复与资源开采的耦合与优化调整机制研究;③加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与边采边复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24.
距离是影响热红外测温精度的主要因素。为研究不同距离下不同热源强度的热红外测温精度,设计野外实验,布设460 K和505K两个热源温度,分别在20 m的距离以间隔为1 m的测温距离采集温度数据,通过函数拟合,分析不同距离下测温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变化关系。结论如下:1)随着距离的增加,红外测温值呈现先急剧下降,之后逐渐平缓至某一稳定状态的趋势,且当热源温度越高,达到这一稳定状态的距离就越长。2)通过比较多项式和指数拟合函数的相关系数,提出了基于指数函数的温度-距离拟合关系,相关系数最大为0.999。3)依据温度变化速率提出温度-距离的分段数学模型对测温数据进行误差补偿,经过补偿后红外测温值与真实值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59%。  相似文献   
25.
基于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介绍了用神经网络方法转换GPS高程为正常高 ,给出了一种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算法 ,并与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作了比较分析。经实例验证 ,在较大范围内 ,用神经网络方法转换GPS高程优于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所获得的正常高可满足各种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矿业城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加快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均生态足迹正在逐年上涨.利用灰色理论分析了生态足迹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预计到2010年,焦作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2208 gha,生态容量为0.3535 gha,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7.
单家村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矸石的排放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煤矸石的运输、堆存给矿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按"以用促治,治用结合"的原则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是彻底解决煤矸石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煤矿非煤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
选择何种索引、如何调整索引是空间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以OracleSpatial为例,探索了四叉数空间索引的调整方法,根据不同的索引类型和索引值,对空间数据的导入效率、表空间的增长、索引建立时间、查询分析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四叉数空间索引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9.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利用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复垦规划方案和进行科学管理。首先介绍了GIS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提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几个主要功能的应用模型及实现方法。该系统有助于提高土地复垦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促进土地复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基于温度场迭加法解析煤矸石山内部温度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测自燃煤矸石山内部温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情况,对煤矸石山的自燃深度和时间进行测算及预警。基于热传导理论模型,采用热源温度场迭加法解析自燃煤矸石山内部温度场。通过野外实际实验模拟,采用温度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解析计算,得出结论:该模型适用于自燃煤矸石山内部温度场的解析计算,且计算简单,误差基本控制在10 ℃范围内,最大误差为20 ℃,模型精度较高,对自燃煤矸石山的火源位置探测及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