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9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介绍了化工泵管动态腐蚀仿真试验台的结构原理,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主要用途是检测化工泵管的动态腐蚀性能以及长期寿命,尤其为新型涂塑化工泵管的开发研究奠定了试验基础。该试验台设计新颖,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32.
特厚煤层分层放顶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借助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研究方法, 讨论了华亭矿区白草峪井田煤5 特厚煤层的放顶煤问题。试验认为: 分3层放顶煤的开采方法是可行的, 分2 层放顶煤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分3 层放顶煤时回收率能够达到要求, 而分2 层时回收率较低。同时也得出放顶煤的最佳分层厚度为12~15 m , 最佳采放比为1∶3 。以上结论为白草峪井田的开采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顶煤冒放性影响因素出发,运用传统的岩石力学观点和现代分形力学理论,结合现场观测和相似模拟实验研究,辅之以正交有限元辅助试验,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顶煤冒放性和诸影响因素的相关变化规律,并给出了诸影响因素的临界值范围。  相似文献   
34.
<正> 滚筒式采煤机现用镐形和刀形两大类截齿,刀形齿是以剪切破煤为主,割煤阻力较小,块煤出率较高,但消耗量大,煤尘飞扬严重。本文通过对刀形齿的刀头几何形状分析,以求达到降低煤尘、减少消耗,获得最佳割煤效果。  相似文献   
35.
坚硬顶板长壁采场的悬梁结构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矿压观测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坚硬顶板弹性悬梁结构模型,揭示了支架一围岩力学体系的内在联系,阐明增加岩体裂隙面、降低强度是控制坚硬顶板的主要方法。根据悬梁结构解释了来压前岩体力学特性所决定下沉加速和反弹现象,对阳方口矿厚层状砂岩顶板进行了来压预报的实践,证明在工作面前方弹性变形显著区内设置固定测站预报顶板来压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岩层移动的现场预测和相似模拟,提出了综放采场坚硬顶板的台阶式悬梁结构,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和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坚硬顶板条件下支承压力对硬煤的压裂效应,依此确定坚硬顶板的最佳预处理步距和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并根据力学模型对顶板台阶式悬液破断瞬态平衡条件及其与液压支架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形成了硬顶煤,坚硬顶板条件下综放采场围岩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现了提高硬顶煤冒放性和回收率的安全,高产高效开采,最后,以一个工程实例佐证了其对坚硬顶板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7.
顶煤压裂损伤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材料损伤本构关系,用大煤样三维压裂实验和现场顶煤变形观测,求得损伤变量、损伤系数,煤体常数与煤体压裂强度的关系,以及损伤变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关系,实验所得损伤参数变化规律可信,损伤变量D随工作面的推进呈指数函数变化,这一规律对预测支承压力分布和顶煤冒放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郭俊庆  康天合  张惠轩 《煤炭学报》2018,43(Z1):210-218
介绍自主研制的电化学强化煤岩气解吸试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高压注气系统、真空脱气系统、电化学作用系统、环境温度测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5部分组成。该装置的创新性如下:特殊研制了一种耐酸碱腐蚀且绝缘的吸附解吸罐,内设电解液腔与电极定位环,实现了电化学作用场的施加;吸附解吸罐的两端盖均有出气孔和注液孔,配合电化学作用系统可研究电解液在煤岩孔裂隙中定向移动并驱替气体的过程,是建立煤岩流体电动力学这一新理论较为关键的试验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不同酸碱度电解液的电化学强化无烟煤瓦斯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电解液中,阳极侧的瓦斯解吸率较阴极侧高,而在中性或碱性电解液中,阳极侧解吸率较低;随电解液pH的升高,瓦斯最终解吸率增大,由61.84%增至87.26%,平均解吸速率提高5.59倍。这是由于电化学方法提高了煤瓦斯扩散系数,主要基于以下3方面作用:电渗作用驱动煤体孔裂隙中的电解液运移,并洗刷、携带煤基质表面吸附瓦斯,提供了瓦斯运移动力;电解反应产生的H+溶蚀碳酸盐和黄铁矿等矿物以及电泳作用迁移煤粒与黏土矿物等带电颗粒,疏通了孔裂隙,缩短了瓦斯扩散距离;热效应增强了甲烷气体分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39.
对硼硅玻璃与硅进行了阳极键合实验,通过扫描电镜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明:玻璃/硅的键合界面有明显的中间过渡层生成;分析认为电场力作用下玻璃耗尽层中的氧负离子向界面迁移扩散并与硅发生氧化反应是形成中间过渡层的主要原因,而界面过渡层的形成是硅/玻璃界面键合实现永久连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0.
煤层注水效果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