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62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27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3tex 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62.
针对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纺制混色纱时,三色粗纱喂入位置影响成纱颜色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粗纱不同喂入位置对纤维在混色纱表面分布面积比(即显色比)的方法。采用2 黑、1 白3 根粗纱,改变白色粗纱喂入位置纺制等比例的混色纱,以白色粗纱作为示踪对象,黑色粗纱作为背景对象,借助数码显微镜对黑白混色纱 连续采样,并用MatLab 处理图像,得到单张图像中白色纤维像素点数量,即白色纤维面积;改变白色粗纱的喂入位置,采用图像法计算得到其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结果表明,Z捻向纱白色纤维在左、中、右喂入位置的显色比为约为36.84%、30.95%、32.21%,S 捻向纱约为32.09%、31.00%、36.91%。  相似文献   
63.
正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当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这就需要各级工会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精准的服务、更好的作为,将国家出台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岗分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向广大职工讲清楚,激发广大煤矿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服务行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职工群众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能,通过高碘酸钠氧化β-环糊精制备二醛β-环糊精,将涤纶织物依次于壳聚糖溶液、二醛β-环糊精溶液中进行轧—烘—焙处理,得到改性涤纶织物。探究高碘酸钠用量(高碘酸钠与脱水葡萄糖单元的量比)、二醛β-环糊精质量浓度与壳聚糖质量分数对改性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水葡萄糖单元/高碘酸钠的量比为1∶1、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二醛β-环糊精质量浓度为80 g/L的条件下,二醛β-环糊精/壳聚糖交联改性涤纶织物的回潮率高达2.28%,相比原涤纶织物提高了1.88%,接触角在2 s内下降为0;改性后涤纶织物经过30次皂洗后质量减少率控制在7%以内。  相似文献   
65.
为减少成纱毛羽,在环锭纺细纱机前钳口与导纱钩之间加装接触式给湿装置,对出三角区后的低捻段纤维须条给湿。借助高速摄影拍摄纱线与导纱轮接触所产生的水雾三角区长度发现,导纱轮直径越大,水雾三角区长度越长。通过测试一落纱平均耗水量,纱线细度相同条件下,随导纱轮直径增大,耗水量增多;同时,纱线细度增大也会增加纺纱耗水量。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纺纱试验并测试成纱毛羽,14.6 tex 精梳棉管纱3 mm 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降低了35.9%,19.5 tex精梳棉纱有害毛羽降低了41.1%。14.6 tex 精梳棉管纱络筒后3 mm 及以上有害毛羽较普通环锭纺筒纱降低了41.6%。结果表明,对环锭纺须条给湿可大幅度减少成纱有害毛羽,从而提高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混色效果,利用红、黄、蓝三原色粗纱纺制混色纱并织成织物,测量其颜色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相对值法分别求出单色纤维的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建立各自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采用这二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混色织物的颜色及有色纤维的混合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0.896,平均比例误差为2.84%;利用相对值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1.35,平均比例误差为3.04%;与相对值法相比,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可更好地预测数码转杯纱混色效果及混色纤维的比例。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数码混色纱纬编针织物的外观色彩及纹影的模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得到剔除细节的模糊图像,在Lab 空间下运用彩色图像硬聚类算法对平滑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得到混色纱主体图像,获取其左右的边界和中心线信息;然后在经典的Pierce 线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混色纱主体图像的廓线信息完成由纱线到线圈圈弧和圈柱的映射;最终根据不同组织的圈弧和圈柱的覆盖关系,得到基本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果表明,提出的纱线映射线圈算法,通过织物组织结构及密度可模拟混色纱纬编织物的混色色彩及外观纹影。  相似文献   
68.
针对采用生物酶法对竹材脱胶时竹材复杂致密的结构阻碍酶的作用的问题,在酶解前采用超声波对竹材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频率20kHz,功率960W,时间15min,浴比1:30,室温。相同酶解条件下使用纤维素酶分别水解超声波处理竹粉和原竹粉,反应12h 时前者较后者生成的还原糖量提高了34.4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超声波预处理前后竹材表面、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变化。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竹材表面结构被破坏,空隙和孔洞数量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增加,结晶度降低了11.68%,但化学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超声波是一种有效而温和的预处理方式,不会改变竹材性质。  相似文献   
69.
为了更精确、连续地评价纱线的外观条干均匀性,提出一种基于序列图像的纱线条干均匀性测量方法。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连续的纱线序列图像;根据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将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纱线条干的二值图像;设定阈值去除图像中的孤立点、毛刺点,获得清晰的纱线条干图像,并计算图像中每行纱线直径。 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对7 种线密度的紧密纺纯棉纱进行了条干测试,并将结果与USTER® Tester 5-S800 条干测试仪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序列图像方法测得的纱线条干均匀性与USTER 条干仪的测试结果高度正相关,证明本文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凝聚槽类型对转杯内气流场的影响,采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转杯纺纱通道的几何模型,应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纺纱通道内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纺纱通道内气流场的分布,包括压力场分布和速度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以U型槽为例,转杯内静压绝大部分处于-8 287.91~-2 370.92 Pa之间,输棉通道出口与凝聚槽交汇处存在一小部分高压区;输棉通道内的气流呈加速运动,并在出口处达到最大值,约为220 m/s;在相同工艺条件下,V型槽内的速度与静压均高于U型槽,凝聚须条纤维间抱合力较U型槽更紧密,捻度更易于传递,所纺纱线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