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4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公共建筑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公共建筑等大型低温热水用户的用热需求,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适用的卫生热水制备技术,用于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锅炉和电锅炉,并改善高位能的使用.作为一种高位能使用的典范,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由于其节能和环保特性,产业化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传统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提出了一种大型蓄能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新流程.该流程不仅具有常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优点,而且还能起到电力的削峰填谷作用,利用夜间低谷电,进一步降低运行费用,同时拥有更合理的除霜方式、提供免费供冷等突出的优越性.这势必带动热泵热水机组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除霜过程动态特性及性能,开展了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实验研究,并与传统逆循环热气除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空气源热泵逆循环除霜相比,相变蓄能除霜可使系统的除霜时间减少至少4 min,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吸排气温度、功率及室外机平均壁温回升速度均明显加快;相变蓄能除霜可使除...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地源热泵回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龙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6,36(6):84-90
推导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地下水渗流理论降深解,分析了无堵塞和考虑堵塞时地下水地源热泵异井回灌和同井回灌状况。无堵塞各向异性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随着水平渗透系数的减小而急剧增加,渗透系数大小是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抽灌同井抗堵塞能力优于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水井堵塞显著增加地下水地源热泵的灌压,回扬对于减小系统灌压大有益处,尤其是对于回灌困难的系统。无论有无堵塞,对于同一含水层如果采用传统的异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从回灌效果来说均应优先考虑采用完整井的地下水地源热泵。  相似文献   
14.
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龙  马最良  徐生恒  孙骥 《暖通空调》2006,36(10):86-92
比较了抽灌同井与单井循环系统的异同点。给出了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近一年的现场试验数据,包括进出口水温、地下水流量、测井温度。研究表明,地下水流量的选取是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节能的关键。将热贯通分为瞬变热贯通和缓变热贯通,抽灌同井运行过程中的缓变热贯通不明显,应注意瞬变热贯通。对于冬夏均运行的抽灌同井,季节性蓄能是热泵热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发展跨季节储热技术对实现我国供热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跨季节储热项目角度出发,分别对跨季节储热的原理及分类、国内外发展现状、项目统计与参数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所统计的44个国内外跨季节显热储热项目进行了典型技术经济参数分析、热源分析与材料分析。最后指出国内外跨季节储热项目数量增多、储热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大容量跨季节水体储热、实现跨季节储热热源多能互补、规模化应用热泵、进一步开发适用于跨季节储热系统的新型材料可能是未来跨季节储热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健康运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热源井现阶段共有三种: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数值计算表明,渗透系数是传统回灌井和抽灌同井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填砾抽灌同井显著降低了灌压,循环单井没有回灌困难的问题.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运行时会产生热贯通问题,尤其是填砾抽灌同井和循环单井.抽灌同井运行时的季节性储能很大程度地减轻了对含水层作为热源(汇)的依赖,而让其作为一种蓄热的载体.回灌问题、热贯通问题和季节性储能问题是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能否长期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带辅助热源的地源热泵设计负荷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利用地源热泵的节能特性和辅助热源较低的初投资,针对新疆某市的气象条件和价格体系,通过实例模拟研究了地源热泵+燃气锅炉供热方式的节能特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对于地源热泵+燃气锅炉供热方式,设计负荷按60%+40%分配时,不会显著增加燃料耗量,但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此时,燃气锅炉的供热量仅占总供热量的8.3%,总标煤耗量仅比热泵承担100%设计负荷方案增加5.22%,而却可以获得最小的费用现值(249.3元/m2)和最大的增量净现值(47.8元/m2)。  相似文献   
18.
以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制定经济性、节能减排评价内容。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供热方案(方案1: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方案2: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当系统寿命取15 a时,方案1、2的费用年值分别为194.87×10^(4)、235.49×10^(4)元/a,说明方案1的经济性更好。供热系统净现值与系统造价、年运行费用负相关,与一次性收费、热费正相关。相同条件下,方案1的净现值大于方案2,说明方案1的投资效益更好。受政策影响,一次性收费、热费不会出现较大波动。提高供热系统净现值应从降低系统造价、年运行费用入手。方案1的折算标准煤耗量比方案2低87%,主要得益于对市政污水余热的利用。方案1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方案2分别低43.8%、45.0%、72.8%,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宇欣  魏文哲  常丽娜  倪龙  姚杨 《暖通空调》2022,(11):113-117+78
为保障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解决严寒地区新风加热问题,提出将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提高新风温度,再利用空气源热泵室内侧换热器加热混合空气的新型空气源热泵新风机组。针对哈尔滨冬季气象参数,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风机组的系统形式、运行效果及节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风机组能够在保证新风量和送风温度的条件下稳定运行,测试期间COP能够维持在3.0左右,最高达到4.3,具有良好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20.
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循环单井复杂的传热特性,依据能量守恒建立了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耦合传热模型.并将井管壁和井孔壁的换热包含于控制方程中,便于含水层、井孔、井管温度场的整场求解;在含水层传热中,考虑了热弥散的影响.然后,对循环单井现场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过程显示出模型的输出对含水层渗透系数和热弥散度最为敏感,尤其是热弥散度,有无热弥散效应对模型的输出影响重大,应在模型中考虑热弥散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抽水温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误差在10%以内,也表明建立的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传热模型是正确的,能够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