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泡沫铜强化石蜡相变蓄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泡沫金属内固液相变传热模型,对方腔蓄热单元中泡沫铜强化石蜡相变蓄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数值模型采用考虑泡沫金属真实结构的等效导热系数通用模型,并兼顾石蜡在融化前后与金属骨架之间的热非平衡效应。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方腔内石蜡固液界面演化规律与温度分布,进而对蓄热过程进行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数值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泡沫铜内固液相变传热;泡沫铜显著改善了石蜡相变的空间均匀性,减小了蓄热区温度梯度,使蓄热速率和火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组合相变材料强化固液相变传热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清相机和红外热像技术,对组合相变材料融化-凝固循环过程与传热特性开展了可视化实验研究。以填充三种石蜡的相变蓄热腔体为研究对象,追踪了腔体内固液相界面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相变材料布置顺序对蓄热腔体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组合相变材料蓄热腔体的相变行为及强化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材料应靠近加热壁面布置;组合相变材料蓄热腔体存在多个固液相界面现象,不同相变材料可同时融化/凝固;与单一相变材料相比,组合相变材料的应用改善了蓄热腔体各单元相变速率的均匀性,提高了平均相变速率;组合相变材料虽然降低了蓄热腔体的显热蓄热量,但减小了温度变化速率,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并显著增加了潜热蓄热量,有效提高了相变蓄热腔体的总蓄热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MPR试验机,通过辊子轨道宽度变化率、辊子表面形貌和CLA曲线考察三烷基二硫代磷酸酯(P1)和三烷基苯基硫代磷酸(P2)对齿轮油抗微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R试验机对齿轮油的抗微点蚀性能具有较好的区分性,与含P1样品相比,含P2样品试验时的轨道宽度变化率小,辊子表面微点蚀凹坑数量较少且深度较浅,CLA曲线幅度较小而且平稳,说明P2具有更好的抗微点蚀性能,可以降低齿轮油微点蚀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矿冶齿轮减速器中集中润滑系统的几种方式,包括单线式与双线式润滑、智能润滑、油雾润滑和油气润滑,详细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润滑方式的工作原理、润滑特点和典型应用。结合干油集中润滑方式的现状,阐述了不同润滑方式的应用前景,指出油气润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润滑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泽世  姚元鹏  吴慧英 《化工学报》2019,70(7):2480-2487
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球内受空隙影响的石蜡(RT27)非约束融化过程,探讨了球直径、加热温度、初始温度以及相变材料(PCM)填充率对球内非约束融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对PCM固液界面演化、固相运动等融化行为的观察发现,受球内空隙影响,非约束融化过程会出现固相PCM先漂浮后下沉的融化模式。进一步的量化结果表明:增大球直径,固相PCM漂浮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总融化时间则持续增大;提升加热温度和初始温度,固相PCM漂浮时间和总融化时间减小;增大PCM填充率,固相漂浮时间和总融化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提出了无量纲总融化时间(受Rayleigh数、Stefan数、PCM填充率、无量纲初始温度影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杨振  姚元鹏  李昀  吴慧英 《化工学报》2022,73(3):1093-1101
以Tween20、Span20及两者复配物为表面活性剂,实验研究了其对水过冷池沸腾传热特性影响。基于实验结果与表面张力、接触角、临界胶束浓度等基础物性分析发现,单一表面活性剂对沸腾传热的影响由其添加种类、浓度及热通量共同决定。一方面,不同于饱和沸腾情形,过冷状态下Tween20能够有效降低沸腾起始点温度与壁面过热度,但其沸腾强化效果在高热通量下减弱;另一方面,Span20只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强化效果,其浓度增大将引起壁面过热度大幅攀升。此外,尽管Tween20与Span20都具有强化沸腾传热的潜力,但两者复配表面活性剂在实验研究浓度范围内均恶化了沸腾传热过程。研究结果可为传热强化复合工质过冷池沸腾传热特性分析提供基础依据,并为其配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PSF11动力转向油的研制过程。以加氢基础油为主,添加降凝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抗泡剂以及RHY4026工业用油复合剂,研制出了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抗泡沫性能、热氧化安定性、抗磨损性能和温升特性的动力转向油产品,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润滑,保障汽车转向的平稳程度和灵敏程度,提升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温差电效应回收发动机废气余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方法对基于温差电效应的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所搭建的单片温差发电器件(TEG)实验平台,对选用的TEG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设计了用于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的热电系统单元,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研究。根据CFD软件计算的发动机排气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结果,分析了该热电回收系统在某发动机整个排气管上应用的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标定工况下,总输出功率提高2.9%,燃油消耗率降低2.8%。  相似文献   
19.
杨振  姚元鹏  吴慧英 《化工学报》2021,72(3):1295-1301
通过理论分析引入用于定向计算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的导热形状因子(m),并基于文献报道的大量实验数据对m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m随泡沫金属材质、孔隙率及孔密度变化呈显著随机波动现象,无固定趋势或规律可循;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的准确预测需纳入多孔泡沫结构定向形变效应影响。鉴于此,通过直接数值模拟获得了m随孔胞形变参数(即沿泡沫金属宏观传热方向与其垂直方向的胞径比)变化的无量纲准则关联式,进而提出了基于m定向预测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的新方法。对比文献报道实验数据及基于各向同性结构假设的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发现,上述方法可提高等效热导率的预测精度(平均偏差为0.77%)。  相似文献   
20.
一种计算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的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元鹏  刘振宇  吴慧英 《化工学报》2014,65(8):2921-2926
提出一种针对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基于泡沫金属Kelvin十四面体元胞结构建模,以凹面三棱柱近似金属韧带,并考虑韧带交汇处的结点特点,通过热阻分析得到计算等效热导率的表达式。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充填不同介质的不同材质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平均偏差均小于10%),与文献其他半经验模型相比能更好兼顾预测精确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