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11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塑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性好、经济实惠等优点,因而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塑料使用后会产生大量废旧塑料污染环境.文中分析了废旧塑料资源化的技术实施方法,提出解决废塑料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回收利用,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臭氧氧化灭多威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内分泌干扰物质灭多威(Methomyl)的去除方法,采用H2O2/O3体系,研究该体系氧化水中灭多威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反应条件对O3降解灭多威的影响,并以IC、GC-MS和LC-MS对氧化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2O2的投加并未明显提高O3对灭多威的去除;灭多威初始质量浓度3.0mg/L,O3投量30mg/L,随pH和温度的升高,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pH=9.0,温度25℃,反应时间20~30min去除率达到最高,接近89%;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有一定影响,但灭多威初始质量浓度1.5mg/L时,去除率为92.7%,表明臭氧能有效去除水中微量灭多威,且反应条件温和;碳酸氢根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灭多威的去除.灭多威去除和硝酸根生成的摩尔比及产物的气质和液质分析表明灭多威可能被O3矿化为无机产物.  相似文献   
13.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消毒是核电水系统的研究重点.以法国丹皮尔核电站冷却塔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一氯胺消毒剂的消耗动力学研究,确定以天然原水为循环水介质的一氯胺消耗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2min^-1;以人工模拟投加Fe^3+进行一氯胺消耗分析表明,Fe^3+对一氯胺的消耗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内首次比较研究了二氧化氯、液氯及其它们的混合液(各占50 % )对循环冷却水中异氧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杀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纯二氧化氯是最有效的杀菌剂,0 .5mg/L的二氧化氯即可获得满意的杀菌效果:在6~10的pH范围内杀菌效果稳定。而液氯及液氯和二氧化氯的混合液的杀菌效果均不及高纯二氧化氯。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以东北某寒冷地区低温、低浊、高色度、富含天然有机物磨盘山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如液氯、次氯酸钠和氯胺研究其在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方法.结果表明: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会导致三氯乙醛的生成;然而,采用氯胺消毒,当次氯酸钠和硫酸铵的投加比例为4∶1时(2 mg/L∶0.46 mg/L),能够显著降低水中消毒副产物,特别是三氯乙醛的质量浓度,且消毒持续时间更长,保证了其对管网水的稳定消毒效果.氯胺消毒方式在减小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各项消毒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解决了管网水三氯乙醛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M水库是城市的水源水库,其成库时间短,水中天然有机物含量较高,DOC为5~6mg/L,属于典型的富营养湖泊,冰封期具有低温低浊特点,汛期具有高色特点;M水库属短滞留水库,具有稳定分层特点,在汛期将出现临时混合,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水中污染物人为污染仅占3.36%,其余多为腐殖酸(Ex/Em:330/450nm)和富里酸(Ex/Em:260/450nm)等天然有机污染物,输入的悬移质中93%将沉积形成底泥,为保证水库供水安全,应控制汛期污染物的输入以及入冬前库内的水位和污染物总量,由于冰封期水位持续下降,为保证最低水位高于307.5m这一最佳取水断面,建议入冬前库内水位高于312.65m。  相似文献   
17.
DO和HRT对MBR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DO和HRT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同时对好氧反应器中实现SN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COD在250 mg/L左右,C/N为10∶1,MLSS为3500 mg/L,HRT为8.5h的相对稳定条件下,当DO为0.6~0.8 mg/L时,总氮去除率达66.7%,取得了最好的TN去除效果,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控制DO在1.0 mg/L左右,其他操作条件相同,HRT为5 h,TN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0%以上,随HRT的延长,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反而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由于好氧反应器中缺氧区的存在,控制操作条件可以实现SND,同时也存在着短程SND的现象,实现SND可能是几种作用机制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二氧化氯和24种酚类化合物氧化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效应是影响二氧化氯与酚类化合物反应速度的主要因子,反应过程为亲电自由基氧化,反应中心为酚盐负离子中的氧负离子,给电子基团对反应进行有加速作用,吸电子基团减缓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
为实现供水管网经济、可靠、科学的优化调配用水量,给出一种基于改进单指数平滑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引进"追踪信号"来反应时间序列的变化,通过重新修正平滑常数a以建立改进单指数预测模型。以东北某城市日用水量为原始数据进行了实际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的结果满足Y市用水量要求,该预测模型应用于Y市的日用水量预测,为Y市供水优化调配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