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48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86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柴油机EGR系统的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柴油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技术原理和控制方法,结合自行设计的ECR电控系统作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EGR系统的改进方法及在重型增压柴油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52.
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合作用使Fe3O4纳米粒子固载于稻糠表面,进而采用十八胺进行样品表面疏水改性,制备得到稻糠基新型磁性疏水吸油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磁滞回线和接触角测定等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成功实现了Fe3O4纳米粒子在稻糠表面的固载,所制得的稻糠基吸油材料具有较好的磁性,其磁饱和强度达39.6 emu/g,样品的接触角达135°,具有高疏水性.在对三氯甲烷等七种油性物质的吸油实验中发现,稻糠基新型磁性疏水吸油材料的最高吸油量可达自身质量的6.83倍,且样品的适用范围广、重复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53.
开展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可为提升电池热安全、减少新能源汽车热灾害等提供重要帮助。针对高比能21700型NCM811锂离子电池热滥用、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热失控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对电池充放电特性及自身热失控行为的作用机制,量化分析了电池老化特性与热失控触发时间、表面温度、工作电压、燃爆特性、能量、TNT当量及破坏半径等特征参数。发现能量效率随着老化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电池热失控的温升幅度随SOH的减小而下降,同时其自产热起始温度、热失控触发温度与安全阀脱落温度均减小,这表明老化电池热失控触发所需的时间更短,60%SOH电池在608 s触发热失控,相比于100%SOH缩短了64.8%。SOH越小,电池热失控剧烈程度越弱,热失控后的质量损失也越小。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峰值温度、释放的能量、TNT当量与破坏半径随SOH的减小而降低,表明老化电池较新鲜电池热失控破坏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全生命周期21700电池热失控的行为特征分析、预警与火灾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从湖北恩施州咸丰地区采集自然发酵的鲊广椒样品,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使用所分离到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豇豆为原料进行泡菜的制作。通过电子鼻、电子舌与有机酸的测定,评价这些乳酸菌的泡菜发酵特性。结果显示,从5份恩施州咸丰地区鲊广椒中共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群。所分离的不同植物乳杆菌对泡菜水中的甲烷、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以及乙醇等风味物质有较强的作用(p<0.05),但是对泡菜水样品的氨气、芳香味、烷烃与氢气类气味物质作用不明显。乳酸菌HBUAS51135、HBUAS51141、HBUAS51146、HBUAS51153、HBUAS51155、HBUAS51156与HBUAS51157发酵制作的泡菜水样品的酸味显著高于未接菌处理(p<0.05),同时苦味、涩味、后味A与后味B的值也较低。经分析,泡菜水中的主要有机酸为乳酸和乙酸,其中乳酸菌HBUAS51131、HBUAS51134、HBUAS51136、HBUAS51141、HBUAS51150、HBUAS51155和HBUAS51156发酵的泡菜水中乳酸含量均高于9.20g/L。因此,乳酸菌HBUAS51141和HBUAS5156的泡菜发酵特性更好,是豇豆泡菜复合发酵剂开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5.
使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市售番茄调味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醋酸、甲硫醚、甲基庚烯酮、3-丁炔-1-醇、乙酸乙酯、丙酮和D-柠檬酸为市售番茄酱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2.73%、7.95%、5.94%、5.16%、4.91%、3.63%和1.89%。基于电子鼻技术发现市售番茄酱根据其品质特征可划分为3个聚类,采用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聚类间的差异是由于芳香类物质、有机硫化物、甲烷类和乙醇类物质含量不同导致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风味品质较佳的番茄酱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甲基庚烯酮和甲硫醚相对含量较高而醋酸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6.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豇豆盐水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并通过纯培养方式分离了其中的乳酸菌。结果发现,细菌以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4.41%和10.52%;细菌属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7.02%、9.33%、7.07%、4.73%和3.40%;发现4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存在于所有样品中,所包括序列占总序列数的25.06%,其中有6个、11个和13个分别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所含序列平均含量分别为4.61%、4.97%和14.46%;通过纯培养共分离出了13株乳酸菌,其中12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由此可见,乳酸杆菌为建始地区酸豇豆盐水中的优势细菌,且乳酸杆菌主要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57.
采用0.4g/kg迷迭香提取物对鲊广椒肉丸进行保鲜,分别测定微生物指标、色泽、质构、滋味和水分特性,进而探讨迷迭香提取物对鲊广椒肉丸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迷迭香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小肉丸的硬度、咀嚼度、酸味、涩味、咸味和苦味的回味,同时阻止不易流动水转变为自由水。由此可见,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可改善鲊广椒肉丸储藏过程中的品质。  相似文献   
58.
利用Bootloader实现uClinux向S3C44B0上的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实验进行的硬件环境,并从交叉环境的建立,内核的编译,Bootloader程序的设计与功能,文件系统的建立,内核的下载与执行等5个方面系统的描述了将uC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S3C4480的过程.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降低生产能耗,对煤矿生产现场大量运行的局部通风机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估,综合运行软件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构建了局部通风机性能测试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如压力测量、流量调节、性能曲线拟合和软件滤波等进行了逐一研究、解决,并实际应用于研制的系统中,实现了局部通风机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快速性和自动化操作。在此基础上,研制的AFT 2型局部通风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说明了研制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0.
分析了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下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电动汽车充电单元的串联双闭环控制器。该控制器外环主回路实时获取负载电压与输入参考电压之间的偏差,通过输入PID电压环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其内环副回路实时计算原边控制电流与PID电压环控制输出的偏差,通过输入PID电流环对控制电流进行调节。针对当控制输入信号占空比大于50%后峰值电流变换器系统出现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斜坡补偿方法,并以PIC16F887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单元。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充电控制单元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要求,并具有可靠性高、动态响应快、补偿网络易实现以及带宽增益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