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109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单孔多筋全长粘结式长锚杆可用于解决不良地质条件、岩性较差边坡的浅表层岩体加固问题.针对构皮滩水电站尾水边坡工程的实际,对这种锚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锚杆主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性能可靠,连接段平均抗拉强度达592.2 MPa,注浆体抗压强度超过设计值,锚杆的基本性能良好.根据监测资料分析了锚杆的受力特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锚杆尺寸效应的概念.工程实践证明,锚杆设计合理,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2.
极限平衡分析中加固力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卫亚  周家文  石崇  郑文棠 《水利学报》2007,38(9):1056-1065
分别对考虑加固力作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Morgenstern-Price法、严格Janbu法和Sarma法,推导了安全系数的计算过程。在不考虑力矩平衡的情况下,分析加固力对条块抗滑力和安全系数的影响,然后在考虑力矩平衡的情况下,分析Morgenstern-Price法中加固力对条块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加固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滑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某一角度时,条块的安全系数随着加固力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增大首先呈现先增大的趋势,在达到极大值后呈现减小的趋势。当滑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某一角度时,条块的安全系数随着加固力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通过一个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简单算例,说明本文理论分析是正确合理。且在同等条件下,加固力作用在边坡下部比作用在上部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3.
笔者学习了<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23卷第4期的"软黏土地基黏弹塑性比奥固结的数值分析"(作者:陈晓平,白世伟,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后,很有收获.土体变形的数值模拟中,固结沉降与黏弹塑性流变的耦合作用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 [1~4],但文中有关的计算分析公式需进一步研究,现提出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04.
近采空区煤巷破碎顶板条件下锚杆支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庄煤矿102煤层,上距9煤层采空区平均2m,9煤层开采造成102煤层顶板十分破裂,使得102煤层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十分困难,目前普遍采用工宇钢棚支护。为提高巷道掘进速度,降低支护成本,在102煤层10804运中巷,进行锚杆桁架支护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为类似条件的回采巷道支护提供了经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含弱面砂岩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CSS–3940YJ型岩石剪切流变试验机,对向家坝水电站左岸坝基挤压带含弱面砂岩进行剪切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岩石属于典型的软岩,在恒定剪应力水平下具有显著的亚稳定蠕变特性。在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岩石经过衰减和亚稳定蠕变之后发生加速蠕变破坏。根据含弱面砂岩剪切蠕变特性,对非线性流变元件进行改进,定义其在应力阈值前后分别等同于牛顿黏壶和非线性黏塑性体。将改进的元件与广义Kelvin模型串联,组合成四元件流变模型。该模型可以充分反映岩石亚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特征,并具有结构简单、参数少的优点。推导四元件流变模型的本构方程,从理论上对岩石非线性蠕变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岩石进行剪切流变力学参数辨识,并研究应力水平超过阈值后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对提出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验证,显示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6.
大型堆积体常见于西南水电工程中,其力学性质极其复杂,需从细观结构上对其加以研究,才能从本质上揭示其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的特征和规律。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PT) 应用到堆积体的数值模拟中,自行开发了 Photo-To-FLAC3D (PTF) 自动建模程序,可实现对堆积体图像的分析处理、信息获取并自动生成细观模型文件的全过程,为堆积体力学行为的模拟提供了新的建模方法。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堆积体边坡为例,对实拍数码照片采用 PTF 实现其细观模型快速、准确的建立,运用三轴数值模拟试验对其力学特性及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堆积体变形表现出明显的“欺软怕硬”特性,受力表现出“贯穿带”的特性。提出随机统计分析法对堆积体力学参数进行研究,通过随机选取多组现场照片进行分析,由统计分析得出的力学参数与实际工程物理实验的参数非常接近,说明该力学参数研究方法的可信性,为堆积体力学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和依据,是大型原位试验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岩石常规三轴蠕变试验成果,研究向家坝水电站坝基挤压破碎带砂岩蠕变力学特性,分析岩石轴向和侧向蠕变规律。在低应力水平下,岩石仅发生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而且稳态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为非零常数,蠕变量不可忽视,岩石变形满足Burgers蠕变模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岩石经过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之后发生加速蠕变破坏。不同围压下蠕变破坏特征不同,尤其是加速蠕变启动时间的差别较大,据此提出加速蠕变启动元件。通过将加速蠕变启动元件与Burgers模型串联,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六元件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并从理论上对其蠕变力学特性进行讨论。推导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岩石蠕变本构模型公式,研究蠕变参数辨识方法。通过与试验曲线的比较,显示所建非线性蠕变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8.
地下水封洞库的围岩是一种低渗透岩石,其气体渗透特性,以及气体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是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非常关注的问题。该文对某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的风化花岗片麻岩进行了室内的气体渗透特性试验,滑脱效应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风化花岗片麻岩气体渗透在不同围压阶段,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规律不同;存在一个围压拐点,小于拐点值时,渗透率随围压满足指数函数,大于拐点值时,满足二次函数关系;SEM试验表明,岩石内部不整合接触形成的微裂隙和微孔洞导致了围压加载过程中渗透率和孔隙度不同变化规律;气体在低渗透岩样渗流过程中存在滑脱效应,应对测试所得到的渗透率进行滑脱效应的修正;对于地下水封洞库,设计和运行时要考虑气体渗透的滑脱效应的影响;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与围压有关,当围压为8 MPa~9 MPa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对花岗片麻岩开展渗流应力耦合试验,研究常规三轴压缩和轴压循环加卸载2种应力路径下,渗透率与渗压、围压、有效围压、体积应变及应力路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 在2种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渗透率演化规律有差异性和一致性,同种路径下变形各阶段渗透率随有效围压增大而减小,但渗透率曲线的形态保持不变;(2) 渗压和围压对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对岩石变形过程中内部微裂纹和孔隙变化产生作用,有效应力系数发生改变,有效围压效应随之改变;(3) 循环加卸载试验中,卸载渗透率均明显大于相应加载渗透率,体积应变转折前,加载渗透率减小,卸载后渗透率增加,形成比较完整的渗透率回滞环,体积应变转折后,加载渗透率增大,卸载渗透率降低不能够完全恢复;(4) 体积应变较轴向应变更清楚和灵敏反映渗透率变化规律,可把体积转折应变或其对应应力作为岩石渗透率变化的一项指标。试验研究旨在为岩石工程渗流–应力耦合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岩石应变软化模型在深埋隧洞数值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随着地下洞室的大量兴建,且埋深越来越深,深埋地下洞室的开挖稳定性问题显得非常重要。针对深埋隧洞围岩特殊的力学特性表现,采用应变软化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更为合适。首先,对深埋隧洞围岩力学特性和岩石应变软化模型进行简单分析,并且通过数值加载试验分析了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计算得到岩石应力–应变关系之间的区别。然后,对简单圆形深埋隧洞进行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别,分析主要针对围岩的变形、塑性区和安全系数。最后,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对两家人水电站深埋地下洞室群进行计算分析,对该地下洞室群的开挖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调压室主室两侧边墙和各洞室连接处的变形较大,较其他地方更危险,需要加强对调压室主室边墙和各洞室连接处的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