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最近开发的一种双感应资料实用化快速迭代反演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包括测井资料综合分层、双感应原始视电阻率提取以及快速正反演计算等内容.综合分层技术主要用于从双感应资料中提取层界面位置及地层电阻率初值,原始视电阻率提取主要用于消除3点反褶积和趋肤效应校正对原始视电导率的改变,实用化快速反演技术则主要用来消除井眼泥浆和围岩等对双感应资料的影响以获得更加准确反映地层侵入状态的地层电阻率.用该技术已处理了大庆油田6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土法生产高标号水泥,要生产出来的水泥标号高,首先必须配料准确,通常由立窑烧出来的熟料发生粉散或安定性不良的现象,除煅烧操作中的原因外,就是由于配料不准,生料中粘土过多或石灰过多的缘故.所以,只有配合比恰当的生料才能烧出良好的、高质量的水泥熟料. 目前各地用土法生产水泥时,由于粉碎设备不足,大都采用石灰作原料,配料不外乎采取干法及湿  相似文献   
93.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地区?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曲线,计算了海拔3 000~5 300 m的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系数,并和常用的海拔校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低海拔地区已有的?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成果,计算分析了?400 kV输电线路直线塔带电作业不同作业位置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当过电压为1.7 pu时,在海拔3 000、4 000、5 000、5 300 m地区,±400 kV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横担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3.4、3.9、4.5、4.7 m;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侧面塔身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2.9、3.4、4.0、4.2 m;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分别为3.0、3.4、4.0、4.2 m。研究结果可供?400 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94.
李庆峰  付忠良  粟伟 《计算机应用》2005,25(11):2598-2599
普通的阈值选取方法只注重图像的灰度信息,而很少考虑图像的空间信息。分形维数能很好地反映一幅图像的空间信息,在图像的处理与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图像阈值选取方法,实验证明对于灰度图像的阈值选取具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95.
采用真型模拟塔对甘肃炳-和-银330kV三分裂输电线路工程的ZMS1型猫头直线塔进行了4种带电作业方式的试验研究。通过模拟人在塔窗中不同位置时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以及修正的高海拔参数,校核了各种带电作业方式的危险率和安全距离。研究表明,有3种带电作业方式是安全可行的:①人乘绝缘斗从塔侧进入中相导线;②人沿水平硬梯从塔侧进入中相导线;③人通过软梯从中相导线悬挂点以外3m处由地面向上进入中相,然后沿中相导线进入中相悬挂点。在该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时,推荐相对地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2.1m。  相似文献   
96.
在重离子碰撞实验和输运模型模拟中均可逐事件获取观测量数据,然而,利用重离子碰撞研究核物质性质时通常只使用观测量对所有事件的平均值。机器学习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可有效利用逐事件观测量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本文通过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结合,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机器学习方法可从逐事件的观测量数据中提取关键物理参数的信息。此外,利用机器学习中特征量重要性归因方法,还可找出对提取相关参数最重要的特征量,从而对研究这些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
机器学习能够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其内在的关联,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在科学研究中。本文分别评估了两类机器学习算法在修正核质量、重构重离子反应碰撞参数以及提取对称能斜率系数等热点问题上的表现,并讨论了机器学习模型的外推能力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在三个核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均体现出强大的能力。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核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物理,从而更好地推动理论和实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