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98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97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3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1.
制冷/供热中应用混合工质制冷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近年来国际上将混合物应用于制冷/供热系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共沸、近共沸和非共混合物在制冷/供热系统中的优势,同时分析了混合物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系统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412.
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开黎  王如竹  于立强 《流体机械》2001,29(9):57-60,53
论述了垂直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性能同土壤温度变化的关系,采用有限元法利用所建理论模型对垂直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13.
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出发,比较了两种多级脉冲管制冷机布置方式的功耗和效率,指出: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如果两种方式中系统内部的单位周期不可逆熵产相等,那么它们的理论效率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14.
王如竹 《低温工程》1999,(4):268-275
根据传热实验及理论研究,提出了超流氦传热中的几个特殊物理问题的研究课题,本文深入研究了超流氦传热中的相界面问题以及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415.
针对现行合成氨冰机冷凝器的不足,设计了适用于冷凝传热的改进型折流杆冷凝器的壳程内部结构,并分析了其传热强化机理。在重力控制条件下,对不同内部支承结构与管束组合的冷凝器进行了传热实验研究,得到了水蒸气在冷凝器壳侧的冷凝传热特性曲线。采用冷凝传热强化因子的概念,建立了预测该种折流杆冷凝器壳侧冷凝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折流杆冷凝器在冰机系统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16.
对比分析了美国Calmac牌1190A型蓄冰筒和清华人环公司RH-ICU系列冰盘管这两种具有典型融冰特性的蓄冰设备,根据某办公楼和宾馆选用这两种蓄冰设备的需要,由计算机模拟出4个部分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方案,以标准年5~9月的动态负荷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蓄冷率(ISF)和运行费。阐明了在选用蓄冰设备时,应注意使融冰特性和用户负荷分布特点相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移峰真谷的作用来降低系统运行费。  相似文献   
417.
空间低温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最新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尤其是研讨了空间超流氦冷却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并对于各类较新的低温制冷机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418.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氧化铝为基质、CaCl2为吸湿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内部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恒温恒湿箱确定出现溶液泄漏现象的最大含盐量,并对30℃和多种相对湿度工况下的动态和平衡吸附特性进行测量,研究了含盐量和相对湿度对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量和相对湿度越大,复合吸附剂的吸水能力越强。利用全自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测量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利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储热密度,其中含盐量最高的复合吸附剂的储热密度最高,质量和体积储热密度分别达到0.51 kW·h/kg和610.2 kW·h/m3,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  相似文献   
419.
当前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替代难度大,非化石能源发展面临多重制约,产业的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问题并存,绿色低碳技术亟需加强。工业过程供热占据能源消耗的50%,因此实现工业过程供热的低碳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部分。为达到工业过程供热所需的体量和温度,高温/蒸汽热泵需要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本文从国内外工业热泵技术现状,分析目前工业热泵通常采用的系统循环型式、制冷剂压缩技术、水蒸气压缩技术;结合第四代低全球变暖潜值制冷剂发展现状,给出环保工业热泵的适用制冷剂;提出工业热泵技术发展展望,最后结合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工业锅炉替代市场分析,展开了工业热泵应用场景的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420.
能源使用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在制造业大国中,工业是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其用能转型受到广泛关注。能满足工业用热需求的高温热泵是推动工业用能清洁化、电气化的重要一环。高温热泵的构建主要围绕循环和工质两方面展开。在循环结构方面,梳理了压缩式、吸收式、压缩-吸收混合式高温热泵,提炼出了每项研究中热泵能实现的工作温度范围,总结了不同循环结构下系统需要的热源温度及能实现的温升幅度,从热源品位和用热温度需求的角度为高温热泵循环结构的选择提供参考。在工质方面,梳理了它的演变和替代过程,根据工质特点分析了其适宜的工作温区,总结了工质的筛选原则。最后,对高温热泵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除用于工业过程外,还可以帮助构建卡诺电池,实现电能-热能-电能的存储与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