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5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采用高温高压模拟腐蚀试验、动电位扫描技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研究了镍基合金G3在高含H2S和CO2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90℃,32 MPa,pH2S为3.4 MPa,体积分数10.49%,pCO2为3.3MPa,体积分数为10.41%)的模拟气田采出液中,镍基合金G3发生了明显腐蚀,腐蚀产物由片状晶粒构成;在含50%H2S气田采出水中加入CO2促进了合金的腐蚀,当CO2的体积分数进一步提高到50%,合金点蚀敏感性下降;在50%H2S和50%CO2环境中,Cl-提高了合金点蚀敏感性,同时高浓度Cl-破坏了合金钝化膜自修复能力,G3在该腐蚀环境中形成的钝化膜由Cr2S3,Cr2O3,FeS,Fe2O3,Ni(OH)2和MoO3等组成。随着使用环境条件的恶化,合金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加速。  相似文献   
32.
通过检测在拉萨和武汉地区户外曝晒的氟碳涂层的界面电化学腐蚀特征、吸水率和耐盐雾腐蚀性,研究不同大气环境对涂层的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氟碳涂层的电化学阻抗性能在拉萨大气环境中下降较为严重,在两地区经过6个月曝晒的涂层的界面电极反应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而经过12个月曝晒的由扩散步骤控制;在拉萨地区曝晒的涂层的孔隙率较武汉地区的大,且随曝晒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差值也增大;在拉萨地区曝晒后,涂层内部产生相对较多的缺陷,因此涂层阻挡腐蚀性介质(H2O、Cl^-)的性能下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3.
采用电化学电位阶跃技术研究了H_2S/CO_2共存溶液中钢界面反应过程,提出了界面反应过程的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描述。运用数学模型分析了界面物质吸附、脱附以及氢吸收的反应规律,得出:当η=50mV阶跃时,氢吸附过程控制整个界面反应;η50 mV阶跃时,预吸附物脱附过程在整个阶跃期间控制整个界面反应,在各实验η阶跃条件下,CO_2提高吸收态氢对i_(total)的贡献,促进了氢吸收。  相似文献   
34.
水、氯离子在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中的扩散传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渗水率测试技术、渗氯离子浓度测试方法及交流阻抗测试技术研究了水、氯离子在丙烯酸聚氨酯涂层中的扩散传输行为.结果表明:在渗透初期,水在涂层中的传输符合Fick扩散定律,之后涂层渗水量达到饱和,随涂膜厚度的增加,涂层渗水量达到饱和的时间相对延长,饱和渗水量随膜厚的增加而降低;Cl-在涂层中的扩散在起始阶段呈一定值,达到某一临界点后(漆膜结构发生变化),透过涂层的Cl-的量突然呈线性增加,由直线斜率可求得氯离子在涂层中的扩散系数,随涂膜厚度的增加,溶液中Cl-浓度保持平衡的时间相对延长,涂层的平衡透氯离子浓度降低,Cl-在涂层中的扩散系数也随膜厚的增加而降低;采用EIS技术,据涂层、膜下金属阻抗及电容的变化及体系第二个时间常数出现的时间,可研究电解质溶液在涂层中的扩散渗透及膜下金属的腐蚀情况.  相似文献   
35.
高含H2S/CO2环境中套管钢腐蚀行为与腐蚀产物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高含H1S/CO2环境中腐蚀产物膜在套管钢腐蚀过程中作用.通过模拟某气田井下腐蚀环境,采用失重腐蚀方法研究了NT80ss和L80钢钢在1.5MPu、30~120℃环境中腐蚀规律,并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腐蚀产物膜和腐蚀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60℃为NT80ss和L80钢腐蚀的临界温度,低于60℃时.随温度增加,腐蚀速率降低,高于60℃时,腐蚀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与其它温度相比,在60℃环境中NT80ss和L80钢腐蚀产物膜的阻抗能力最强、膜的致密性最好,相应腐蚀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36.
采用电位阶跃技术研究在H2S和CO2共存的近中性溶液中套管钢/溶液界面和反应过程。应用数学模型分析界面反应中氢吸附过程、负离子脱附过程和氢吸收过程的变化规律。当阶跃电位为50mV,界面反应由氢吸附过程控制,当阶跃电位超过50mV,界面反应由负离子脱附过程控制。研究显示,在含50%H2S(pH=5.9)环境中,加入CO2提高了界面负离子脱附、氢吸附和氢吸收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灵活性和热力学性能,将线性菲涅尔集热器、吸收式热泵、有机朗肯循环、地源热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新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在EES软件中建立了提议系统和参考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将提议冷热电联供系统和参考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一些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设计工况下,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到78.04%,太阳能发电效率为8.2%,热电比为10.13;与参考系统相比,节约了一次能源11.8%,提高了系统满足用户负荷的灵活性;夏季辐照强度每增加100 W/m2,一次能源利用率约增加0.95%,太阳能发电效率增加2.73%;在热分配比为0.2时,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最大为80.5%;热电比随着辐照强度和热分配比的增大而减小,当热分配比增大0.4时,夏季系统热电比下降了86.2%,冬季热电比下降了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