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9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电吸附作为废水处理的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现有电吸附理论由经典模型(Helmholtz-Perrin、Gouy-Chapman、Gouy-Chapman-Stern模型等),借鉴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电吸附脱盐吸附量预测模型(改进Langmuir模型)。利用TiO2与碳纳米管(CNTs)制备TiO2/CNTs复合材料,以氯离子为脱除对象,修饰在电吸附装置的阳极表面开展除氯实验。实验探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以及不同电压下吸附材料的除盐效果,发现TiO2/CNTs复合材料在配比为60%T/C,电压为1.2 V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最大吸附量(6.5 mg/g)。并通过上述实验对吸附量模型进行了校核。结果显示,改进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实际脱盐的变化趋势。此外,还对电吸附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未来电吸附模型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2.
调相机外冷水系统换热器和冷却塔填料层表面结垢会严重影响冷却塔的换热效率,危及调相机安全运行。为了更有效地提出防垢措施,查明结垢成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垢样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组分进行检测分析,对循环系统补充水、循环水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外冷却系统内结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SiO2以及CaSiO3;冷却系统结垢与系统循环水没有排污措施,过高浓缩倍率运行以及地区风沙侵入有很大关系。结合上述分析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天气条件,提出若干防垢措施与建议,有助于该类冷却系统现场运行时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防垢措施,保障调相机运维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3.
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中硫酸氢铵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过程中硫酸氢铵(ABS)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温度、氨逃逸量、SO3浓度、飞灰等对ABS形成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ABS的形成温度为190~240℃;当温度在320~345℃时ABS为气相,当温度高于345℃时ABS开始分解;为减少ABS的生成量,可通过控制NH3/NOx摩尔比在0.8~1.2之间,以减少氨逃逸量,同时尽可能减少烟气中SO2氧化率;调节SCR工艺运行温度,控制ABS在催化剂中的沉积,可避免催化剂堵塞和腐蚀。  相似文献   
114.
湿式烟气脱硫塔中折线型挡板除雾器分离效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N S方程组对湿式烟气脱硫塔中折线型挡板除雾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描述,采用k ε模型及颗粒轨道模型对方程组进行封闭,建立了该类除雾器分离效率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数值求解采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6.1。通过调节参数,计算了多种除雾器结构参数(除雾器高度、除雾器板间距、除雾器转折角)和工况参数(气体流速、液滴直径)下的除雾器的分离效率,分析了各参数对除雾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得出了一般情况下的除雾器分离性能的规律性结论,可直接应用于湿式烟气脱硫系统除雾器的设计。图7表1参9  相似文献   
115.
高活性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加入工业石灰或石灰石,采用消化方法制备了高活性吸收剂,并加入添加剂使之成为"富氧型"吸收剂.利用固定床实验装置,筛选出具有良好脱硫脱硝性能的以亚氯酸钠为添加剂的"富氧型"吸收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在管道喷射装置上,利用筛选出的吸收剂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温度、Ca/(S N)、湿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利用烟气循环流化床(CFB)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达到93.7%和65.5%.  相似文献   
116.
燃煤电厂加装以NH3和尿素为还原剂的脱硝装置后,还原剂NH3与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ABS沉积会造成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效率降低、下游热力设备,如空气预热器(APH)和静电除尘器(ESP)堵塞等问题。ABS的生成和沉积与运行环境有关,但业内对ABS特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从ABS问题的出现入手,指出火电厂宽负荷脱硝情景下ABS影响加重的原因,对ABS在SCR反应器和空预器内生成、迁移和沉积的行为进行综述,总结了ABS的重要特性,如生成方式、生成温度、露点温度、挥发和沉积特性、分解特性等;并对ABS生成-迁移-挥发-分解-沉积的特性研究提出建议,指出了研究ABS迁移挥发特性对SCR和空预器整体影响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7.
各地煤电企业积极开展尿素替代液氨的升级改造工作,以某电厂为例总结了2×350 MW机组脱硝系统采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现场实际运行案例,阐述了制氨系统中尿素水解用蒸气系统、尿素溶解系统及水解器运行过程中关注重点,分析了尿素水解制氨系统运行过程中检查发现的供氨管路堵塞、阀门腐蚀及水解器加热盘管点蚀等缺陷问题,通过对尿素水解系统运行原理、产品气回凝腐蚀机理及水解器盘管和筒体腐蚀机理研究和分析,提出系统运行时优化解决方案。运行中应提高产品气的运行温度,降低回凝腐蚀产生的可能性,且改造后水解供氨系统运行稳定,极大提高了尿素水解系统及脱硝装置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氯离子来自尿素,应加强水解器排污,缓解氯离子富集,增加换热器疏水pH的检查频次,确保发现泄漏并及时更换,同时尽量采用低氯尿素或通过设备改进及投入缓蚀剂等方法降低氯离子对金属设备腐蚀。通过尿素水解制氨系统运行过程中常见异常问题分析与处置研究,为类似尿素水解制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8.
储能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大意义。在传统电力系统到新型电力系统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高,但其波动性和间歇性制约了对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导致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剧增。氨具有大规模、跨季节和跨区域储存的优势,加快氨能产业发展和氨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对比了氨储能和其他储能系统的特征,比较了氨储能与氢储能、甲醇储能等化学储能的共性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氨储能技术、氨储运方式和低浓度氨分离技术,阐述了氨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了氨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9.
六氟化硫(SF6)的减排是电力行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攻坚环节,文章总结了电力行业温室气体SF6排放现状和主要排放源,从开源、节流、升级和降解角度出发,总结了四种SF6减排手段,即源头替代、回收净化、设备升级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综述了各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过SF6减排技术优先选择性分析,提出了SF6气体减排分“两步走”战略,为构建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实现“净零”目标提供参考。建议加强对非CO2温室气体SF6的政策约束力度、进一步制定针对电力行业的SF6气体减排目标、加快SF6气体减排技术应用进程、建立完善的SF6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促使我国SF6气体管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