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出于对针织物布面风格和手感的要求,以及针织坯布经销商的低成本运作需要,越来越多的针织服装生产厂家要求更多品种的坯布在不降低布面风格和穿着效果的情况下,降低单位面积内的织物重量.因而,对控制克重的要求相对针织生产的合同承揽方来讲越来越高;而克重具体要求反映在生产工艺上却越来越低,许多品种所要求的克重基本接近于机型所能生产的下限.  相似文献   
2.
抽条棉毛组织往往由于上机工艺的不同,编织的布面风格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文中通过采用抽下针(工艺Ⅰ)和抽上针(工艺Ⅱ)两种不同的工艺,具体分析和比较了在钢梭子调节、吃纱方式上的不同及其对布面风格的影响,最终确定以抽上针的工艺为大生产基本工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普通双面大圆机上生产闪光蜂窝组织面料的织造设备、原料、织针排列方法、三角排列方法和穿纱方式。重点阐述了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横条与纵条疵点的种类、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为蜂窝状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普通棉盖丝织物都是将添纱组织或双面空气层变化组织作为地组织来进行花型变换和结构设计,但是织物手感厚实,成衣克质量偏高,不宜用来制作夏季服装,为此介绍了几款选用单纱和单丝经过适当的工艺变化和纱线配置后,织造的仿单面棉盖丝织物的编织工艺,如网眼覆盖型、毛圈覆盖型、竖条覆盖型、浮线覆盖型棉盖丝织物等。  相似文献   
5.
在编织生产过程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运转正常的机台 ,由于工艺参数的变化或正常的微小调节 ,布面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疵点。比如说 ,规则的、不规则的花针、漏针和稀路针 ,甚至坏针、吊针之类 ,通过正常的调节不能加以解决 ,凭肉眼也很难区分织针的好坏 ;但只要部分或全部换成新针后 ,上述布疵即可消除 ,不再出现同样的毛病。在这里 ,我们可以称此为“隐蔽性坏针”现象。产生“隐蔽性坏针”的原因较多 ,甚至于正常的机台运转也会对织针造成肉眼不易觉察的损伤。在机台品种工艺参数适中的情况下 ,布面上基本不出现布疵 ,但如果对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圆机空气层织物,起头的常规方法是在棉毛组织或其他双面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变换针盘、针筒的三角后改过来的.但在实际生产中,车台平揩车之后重新起头,直接用原先的空气层组织无法开车,需要改成最基本的双面组织——双罗纹组织,开车后,再改成空气层组织.直接用空气层组织的三角排列方法起头,有一面(一般在织物反面,即针盘)针上没有旧线圈,则单面出针没有下牵拉张力,不容易顺利地进行退圈和脱圈.而双罗纹组织是由两路进纱编织一个横列,在编织时上下各用两个针道的针,且两种针交替出针.这样就使得在下一路退圈时,前一路旧线圈沉降孤可以交叉地压住下一路退圈线圈的沉降弧.只要在套布之后,两路进纱中有一路针盘或针筒针受到旧线圈牵拉力,就不会出现线圈浮起的现象,也不至于拉  相似文献   
7.
小毛圈织物吃纱工艺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面圆纬机 (不含毛圈机 )编织小毛圈一般采用集圈纱的形式在织物反面形成毛圈。根据编织的不同要求 ,形成大小不等的毛圈 ,俗称鱼鳞布。此类品种的调试与正常生产单面汗布的调试有所区别。1 第一组生产实例1 1 机型PL -FS3B型圆机筒径 762mm(30″)针距 2 4针 2 5 4mm路数 96F1 2 用纱毛圈纱 2 8tex(2 1S)全棉纱底纱 18tex(32 S)全棉纱1 3 下机克重 170g m21 4 门幅自然门幅1 5 编织工艺 (见图 1)图 1 编织工艺  上述组织 ,织针采用 3个针道 ,由 2 8tex棉纱在地组织上每隔 3针集圈形成拉长浮线后被沉降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