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无线电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252.
吕晶 《质量探索》2023,(1):69-73
通过梳理现行食品复检和异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对实际复检和异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进行分析,并从制度层面、监管层面、机构层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供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53.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一套巨厚的中—低成熟度页岩,能否有效开发动用其页岩油对于认识同类型页岩油潜力意义重大。通过50余口取心井系统的岩相、储集性及含油性研究与评价,对比国内外不同盆地页岩油特征差异发现,济阳页岩油咸化湖盆碳酸盐含量高,断陷盆地发育不同尺度裂缝,演化程度低导致储集空间以无机孔-缝为主,储集物性好但原油流动能力差。依据济阳页岩油地质特点,提出了以甜点立体综合评价、立体井网优化设计、立体压裂优化设计、全过程实施优化调控为核心的立体开发技术,建立了整体压裂同步投产、分批压裂逐步投产、立体滚动开发3种立体开发模式,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突破,证实了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54.
为研究高温及冷却方式对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冷却和拉伸试验,对经历20℃~800℃高温后1.0mm、1.5mm和2.0mm厚S280GD+Z钢材在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方式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S280GD+Z钢材表面特征和破坏模式影响较大,对其弹性模量影响较小;温度低于600℃时,受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S280GD+Z钢材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伸长率影响较小;温度超过600℃后,自然冷却方式下,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均随受火温度提高而降低;浸水冷却方式下,1.5mm和2.0mm厚S280GD+Z钢材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随受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大,伸长率随受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将不同厚度S280GD+Z钢材高温后力学性能与其他冷成型钢材比较,认为不同钢材高温后力学性能差异较大。所建立力学参数与受火温度间数学模型可为采用S280GD+Z钢材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火灾后安全评价与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5.
为了实现塔河油田连通缝洞结构的识别,以大尺度储集层地震雕刻成果为参考,基于钻井、录井、测井、示踪剂等资料,识别井周和井间储集层类型;通过静态和动态监测方法,确定缝洞型储集层识别方法的特征参数,提高了缝洞单元内储集层类型识别的可靠性。综合静态和动态方法识别的储集层类型,按照空间位置关系构建连通的缝洞结构。在X缝洞单元内的单井缝洞结构识别中,相较单一静态或动态的储集层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缝洞结构识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6.
有效裂缝识别对致密碎屑岩储层的储渗能力评价及甜点区预测至关重要。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海陆过渡相致密碎屑岩储层,由于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及沉积作用,其岩石极为致密。基于岩心裂缝观察及测井分析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致密碎屑岩储层裂缝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碎屑岩储层有效裂缝较为发育,与喜马拉雅期强烈的地层抬升剥蚀密切相关,多为晚期裂缝;而全充填裂缝的开度较大,多为早期裂缝。对有效裂缝敏感性较强的6种测井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Y1和Y2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55%;根据Y1和Y2值可以进行有效裂缝的识别,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有效裂缝,可以起到降低维度及提取裂缝有效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