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59篇
  免费   2492篇
  国内免费   2038篇
电工技术   353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605篇
化学工业   5976篇
金属工艺   2708篇
机械仪表   2966篇
建筑科学   4581篇
矿业工程   2405篇
能源动力   1139篇
轻工业   4120篇
水利工程   2181篇
石油天然气   1985篇
武器工业   529篇
无线电   37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33篇
冶金工业   2409篇
原子能技术   452篇
自动化技术   4961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014篇
  2022年   864篇
  2021年   775篇
  2020年   920篇
  2019年   1273篇
  2018年   1293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724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2308篇
  2013年   1541篇
  2012年   1902篇
  2011年   2076篇
  2010年   1919篇
  2009年   2020篇
  2008年   1904篇
  2007年   2242篇
  2006年   2114篇
  2005年   1999篇
  2004年   1822篇
  2003年   1628篇
  2002年   1339篇
  2001年   1267篇
  2000年   1443篇
  1999年   1460篇
  1998年   1328篇
  1997年   1273篇
  1996年   1290篇
  1995年   1178篇
  1994年   1077篇
  1993年   977篇
  1992年   988篇
  1991年   977篇
  1990年   911篇
  1989年   719篇
  1988年   281篇
  1987年   268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234篇
  1984年   191篇
  1983年   174篇
  1982年   168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124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28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18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电子束焊接装置用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广德  林达 《焊接学报》1981,(4):161-170
本文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装置用电子光学系统束斑形成的物理因素,通过分析及大量计算得到了电子束会聚半角、光路尺寸和透镜参量的选择依据、计算方法及其变化对束斑尺寸影响的规律.本文所述及的分析及计算方法可供电子束焊接装置用电子光学系统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52.
本研究首先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的衣康酸前聚体( GI)和环氧大豆油( ESO)发生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生物基光敏预聚体(GIESO)将所得的 GIESO与不同含量的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 THFMA)稀释剂均匀混合,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涂料。采用 FT-IR、1H NMR和 GPC对 GIESO预聚体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树脂的紫外光固化行为、生物基含量以及固化后涂膜的热学性能、机械性能和涂膜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涂膜的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光固化材料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 180 ℃,60 min内划痕修复率为 70. 0%~94. 3%,生物基含量可达 70. 9%~ 78. 6%,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了 24. 6 MPa和 98. 3 ℃。  相似文献   
953.
李辉  杨甜  谭宏涛  周芷汀  郑杰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6):3433-3445
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监测与识别对提高双馈风电系统智能运维至关重要.针对现有基于变流器电压或电流单一特征以及固定阈值的方法难以同时实现功率器件故障诊断监测与识别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的故障监测与基于转子电流故障识别的综合诊断方法.首先,理论分析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对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基于累积和(CUSUM)算法,提出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特征的故障监测方法;其次,针对转子输出电流非平稳特性和阈值固定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输出电流平均值和绝对平均值为故障特征量及自适应阈值的故障识别方法;最后,仿真模拟不同功率器件先后开路,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风速随机及电网电压跌落为场景验证所提方法的鲁棒性.同时,以功率器件典型开路故障实验数据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实现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54.
采用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磁性Fe3O4@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再通过巯基改性,使二氧化硅表面原位合成银纳米颗粒,最终形成目标光催化剂。利用XRD、FT-IR、XPS、SEM、VS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貌及其磁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40 mL罗丹明B溶液(pH 5.3,30 mg/L),催化剂按1 g/L加入反应体系,光照120 min时,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达96.22%。相同条件重复循环实验10次,罗丹明B溶液降解率仅下降4.32%,表明Fe3O4@TiO2@SiO2@Ag磁性光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  相似文献   
955.
制备了以不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基础的功能梯度混凝土(FGC)靶,研究了提高混凝土材料抵抗超高速射流的方法,开展了功能梯度混凝土防护工程材料抗超高速侵彻性能实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射流侵彻试验,采集靶体的损伤分布、子弹破碎程度、侵彻破坏深度和破坏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实验数据,进而分析功能梯度混凝土靶体的抗超高速侵彻性能;采用ANSYS/AUTODYN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与射流毁伤实验数据对照,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利用AUTODYN软件预测了射流和超高速弹体侵彻耦合破坏的结果。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混凝土靶板能够有效阻挡超高速射流侵彻,侵彻深度为241 mm;通过数值模拟对射流形成以及侵彻靶板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其有效性,误差为3.7%。  相似文献   
956.
臭氧发生器电源在正常工作中,臭氧发生器会受到放电状态、外界环境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臭氧发生器的固有谐振频率发生变化,臭氧发生器工作效率大幅降低,更严重时会导致电源系统失谐.频率跟踪技术能够通过跟踪负载谐振频率,自动调节电源的工作频率,使其工作在谐振状态,降低损耗,提高电源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57.
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湿接缝界面破坏特性、拉伸强度以及拉伸强度比(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相对于整体试件的比值)等。结果表明:所有UHPC湿接缝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脆性破坏;相比于未掺纤维湿接缝试件(界面拉伸强度2.24 MPa),掺纤维UHPC湿接缝试件具有更好的界面粘结性能(界面拉伸强度可达6.64 MPa,拉伸强度比可达68.6%);当纤维体积掺量不大于2.5%时,湿接缝试件的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均随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佳纤维体积掺量为2.5%;长纤维对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比以及界面断裂韧性的提升效果优于短纤维,异形纤维优于平直形纤维;配筋UHPC湿接缝试件延性特征显著优于未配筋试件,增加钢筋锚固长度、界面配筋率是提高UHPC湿接缝延性特征和界面拉伸强度的较有效方法;当钢筋锚固长度达到6倍钢筋直径时,湿接缝处界面拉伸强度大于整体浇筑UHPC拉伸强度。此外,构建了不同纤维参数下UHPC湿接缝界面拉伸应力-相对位移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958.
光伏电站大规模接入电网系统,其容量占比越来越高,对电网运行带了极大挑战,迫切需要光伏电站呈现一种可调度性.同时,光伏逆变器的快速响应特性为光伏电站具备快速功率调控,支持系统一次调频功能提供了条件.在此提出场站级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与带死区延时的有功-频率下垂控制组成的协调控制技术,实现光伏电站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最后,在陕西某光伏电站进行试验,通过频率扰动、AGC协调试验两种情况验证了一次调频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9.
将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V 2控制技术应用于Cuk变换器,分析了V 2控制Cuk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CM)的原理.利用时间平均等效建模方法,推导包含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的CCM Cuk变换器主电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精确小信号模型,详细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及输出阻抗,并从频域角度对比分析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瞬态特性.建立V 2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的时域仿真模型和实验电路,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两种变换器的稳态和瞬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 2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相同的稳态性能;相比于峰值电流控制,V 2控制CCM Cuk变换器具有更快的负载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960.
胡长斌  王慧圣  罗珊娜  周京华  马瑞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21):4493-4507,4543
针对直流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与环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直流微电网扰动抑制的残差动态分散补偿控制策略.此策略在直流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直流微电网扰动问题及并联状态下的环流问题;其次建立Buck型与Boost型多DC-DC变换器并联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基于残差的变换器动态分散补偿结构,该结构直接在电压环输出端进行补偿,通过扰动抵消计算补偿控制器Q*(s).采用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证明本文补偿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基于RTDS搭建数字物理实验平台,以相同与不同类型变换器并联为例进行实验验证.该结构能够加快分布式电源及公共负荷投切时直流母线电压动态响应速度,有效地抑制了环流影响和交流侧不平衡情况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二倍工频扰动,维持了电压的一致性,保证了母线电压的稳定,有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