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建立一种可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李氏溶血素基因(hly)设计多组引物,经引物筛选和配比优化,建立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并通过菌株特异性、灵敏度和人工污染脱脂乳样品中的检出限对该方法进行评价。该方法特异性良好, 26株菌株中仅三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阳性;检测灵敏度高,对单增李斯特菌的菌悬液灵敏度为10~1 CFU/mL,是RT-qPCR方法检测灵敏度的10倍。人工污染样品直接检测的检出限为10~3 CFU/mL,而对样品增菌16 h后,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限提高到10~0 CFU/25 mL。所建立的RT-LAMP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操作简便,适合应急和现场监测使用。  相似文献   
22.
从自动化折弯工艺出发,设计了B20型六轴直角坐标折弯机器人整机结构,并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中对系统进行建模,完成了运动学仿真,获得了Y、Z、A轴的速度、加速度曲线,为具体的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提出一种螺旋刃辊切加工方法,代替传统的冲切技术在金属薄带材上加工出与板边成某一角度的周期性间断切缝。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以金属薄带材螺旋刃辊切为研究对象,建立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模型,对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分析,获得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辊切区域一单元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辊刀侧向间隙、辊刀重叠量和辊切速度等参数对辊切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情况,可为金属薄带材辊切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
本文依据等效折射率概念,通过膜系匹配,设计并制备出优良的截止滤光片和负源光片。本文所讨论的硬膜三色分光膜,是一种光学性能、理化性能及机械性能都十分理想的薄膜,制造工艺简单、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5.
为解决某型装备维护性测试过程中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考虑测试设备分散在不同测试点,且需频繁切换,各个测试岗位有严格的人员分工,同时又不便为各测试点单独配备工控机,提出一种利用手持设备获取测试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基于CVI程序向仪器发送SCPI指令获得测试数据;仪器端操作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浏览器访问控制界面;巧妙运用MySQL数据库作为SCPI指令发送枢纽;运用该方法实现测试过程中的协调控制,增强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现场操作相关要求,较大提升了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6.
随着探测手段的发展,智能化与高精化的军用隐身探测技术对隐身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材料受限于本身的性能很难实现轻量、宽频、强吸收等隐身要求,而超材料由于其可以按人的意志设计、调整结构并获得相关性能,在隐身领域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因此超材料在军用隐身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超材料的发展、特殊性能及应用,着重讨论了雷达隐身超材料、红外隐身超材料、雷达/红外兼容隐身超材料以及激光/红外兼容隐身超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指出目前超材料在军用隐身方面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实验阶段,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今后应将研究集中在低成本制备与应用、宽频多波段兼容以及高耐温、高耐蚀性与高户外稳定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7.
综合叙述了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了他们的优缺点,金刚石薄膜的形成和生长情况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周鹏飞  陈桂莲 《光学仪器》1999,21(4):208-211
综合叙述了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了他们的优缺点,金刚石薄膜的形成和生长情况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周鹏飞 《安徽建筑》2023,(12):150-151+174
文章介绍了一种软土路堤的基础处理技术,称为X型截面现浇混凝土桩(XCC桩),包括其驱动设备、加固原理和施工技术。通过进行大型的仪器化XCC桩路堤现场测试程序,以研究XCC桩安装过程中的土壤响应以及单个XCC桩和XCC桩筏的承载力。XCC桩安装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当XCC桩将相同体积的位移土壤提供给封闭式圆形桩时,XCC桩会产生更大的位移,测得的表面径向位移明显低于R=Rou的预测值。单个XCC桩和桩筏的荷载沉降表明,XCC桩比柔性或半刚性柱提供了更大的强度。同时还研究了XCC桩在软黏土桩支路堤中的有效应用,阐明了XCC桩技术在控制侧向变形及加固路堤方面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X型截面现浇混凝土桩在软土路堤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混凝土网壳结构内部主要承受压应力,因此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受压性能,但同时也引发了网壳的稳定问题。郑州南站上部雨棚为混凝土多跨连续网壳结构,本文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整体稳定分析,分析过程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讨论了荷载分布、初始缺陷、施工方式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对于郑州南站网壳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全跨活荷载下较在半跨活荷载下更易失稳,初始缺陷越大网壳结构越容易失稳,顶棚壳预制或现浇对网壳整体稳定影响不大。在有限元模型中,梁单元由材料用户子程序UMAT建立,而壳单元混凝土采用ABAQUS自带的损伤塑性模型(CDP)。通过分析得出,郑州南站混凝土多跨连续网壳结构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