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2篇
  免费   1465篇
  国内免费   1039篇
电工技术   222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86篇
化学工业   3151篇
金属工艺   1523篇
机械仪表   2149篇
建筑科学   2548篇
矿业工程   1059篇
能源动力   973篇
轻工业   2384篇
水利工程   1151篇
石油天然气   1038篇
武器工业   204篇
无线电   25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07篇
冶金工业   935篇
原子能技术   309篇
自动化技术   2600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672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699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1296篇
  2013年   1065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191篇
  2010年   1174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91篇
  2004年   1015篇
  2003年   919篇
  2002年   821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701篇
  1999年   647篇
  1998年   521篇
  1997年   503篇
  1996年   520篇
  1995年   448篇
  1994年   447篇
  1993年   377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173篇
  1984年   170篇
  1983年   150篇
  1982年   135篇
  1981年   111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33篇
  1974年   12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正>本文立足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常态,详细分析食品理化实验室数据管理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并为后期提高数据管理可靠性的4种管理模型进行全面探析。分析大量科研数据可知,数据可靠性不仅是食品检验中的基本质量要求,而且对食品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质量保证影响极大。因此,从目前来看,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环境下,数据可靠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重庆嘉悦大桥下塔柱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重庆嘉悦大桥下塔柱施工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大跨径斜拉桥柔性双薄壁变截面空心高墩大块定制钢模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变截面高墩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考察了D-核糖单级连续发酵的起始时间、稀释率、流加糖浓度对D-核糖单级连续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 h后以稀释率为0.06 h-1,流加糖浓度为200 g/L时进行单级连续发酵,D-核糖产率达到最大,可达4.0 g/(L.h)以上。  相似文献   
996.
描述磨削烧伤及相应检测手段,介绍一种新颖、高效、实用的“磁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专用仪器,重点叙述应用磁弹法时的评定指标和仪器的特征值定标,通过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97.
998.
对重灰煅烧炉内混料区存在的易腐蚀、磨损快及检修耗时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煅烧炉炉头改造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朱豫东 《中国橡胶》2012,28(13):18-18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企业活动的第一线.是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一些涉及生产、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的根源往往都是直接来自现场。当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概率远比向坏的方面发展的概率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00.
感应淬火作为一种表面强化工艺虽很成熟,但迄今在小排量发动机铸铁曲轴圆角强化处理中仍然是空白。出于全方位考虑,近年已有国内企业成功地将这一工艺替代机械滚压,用于强化工序。经过反复调整和优化工艺参数,并排除了各种缺陷之后,确保了运行的正常和产品的稳定。为了验证这项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可行性,着重介绍了如何通过对零件表面所形成的硬化层性状的检测来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