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8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低聚异麦芽糖(IMO)使邻二羟基成为双醛基,得到双醛低聚异麦芽糖(IMODA),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醛基含量,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IMODA与锆-铝-钛配合鞣剂结合鞣制,考察了鞣剂加入顺序和用量对鞣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1∶1,温度4℃,反应时间48h,醛基含量为69%。鞣制结果表明,最佳鞣制方案为先加IMODA 2%预鞣,再加无铬多金属鞣剂(ZT01)20%(液剂)。鞣制得到的白湿革收缩温度达到91.9℃,耐水洗性良好,综合质量评价优秀。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锆-铝-钛无铬鞣革屑,采用草酸法水解、THPS改性,制备蛋白填料,并回用于制革填充工序。锆-铝-钛鞣革屑的最佳水解条件为草酸用量15%,水用量750%,温度90℃,时间8 h,水解率可达到89%以上。蛋白水解物的最佳改性条件为THPS用量为40%,温度70℃,pH=7,时间6 h,改性产物溶解度高,填充效果好。将其应用于锆-铝-钛鞣白湿革及蓝湿革的复鞣填充工序,增厚率分别为14.56%、11.18%,填充效果好、防霉性好,成革性能符合鞋面革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14.
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具有极强的耐酸、耐碱稳定性。通过研究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与硝化棉光亮剂、聚氨酯光亮剂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与防水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可以良好地分散在有机硅乳液中,当添加量为0.5%时涂层物理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与聚氨酯的相容性优于硝化棉,当上层涂饰为聚氨酯与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共混涂层,顶层涂饰为硅氧烷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有机硅时,涂层耐磨耗可提升至4级,耐干/湿擦可提升至5级,动态防水17500次不透水,并可赋予成品革优异的油感。  相似文献   
15.
以石墨烯改性有机硅为原料,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Span 20)和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Tween40)为复配型乳化剂,丙三醇为助乳剂,乳化制备石墨烯基有机硅皮革手感剂。结果表明:当Span 20∶Tween 40为73∶27时,此时HLB值为10.5,控制乳化剂用量为15%,助乳化剂用量为2.5%,p H值为7,剪切速率为1000r/min,剪切时间为90 min,所得乳液透光率为69.8%,具有极强的耐酸稳定性和耐碱稳定性。将制备的石墨烯改性有机硅作为手感剂应用于皮革顶层涂饰,可提升皮革的耐磨、耐干/湿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含铬革屑的脱铬率与胶原提取率,采用碱酶结合法进行处理,筛选了较优的碱性材料与蛋白酶,并探讨了最佳实验条件。研究发现,CaO的处理效果优于MgO、NaOH、NaHCO_3,其最佳作用条件为CaO用量8%,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 h;中性蛋白酶水解碱处理铬渣的效果要好于碱性蛋白酶,其最佳作用条件为中性蛋白酶用量4%,反应温度37℃,反应pH7.5。采用CaO-中性蛋白酶结合的方法水解含铬革屑,胶原提取率为77.45%,脱铬率为99.71%。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基于无铬多金属配合物鞣剂的少铬鞣黄牛纳帕鞋面革生产工艺,其采用1%阳离子加脂剂进行鞣前预处理;12%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与2%铬鞣剂进行鞣制;8%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进行复鞣。该工艺鞣制得到的蓝湿革收缩温度高于95℃;成品革收缩温度超过100℃。铬污染较常规工艺小,理化性能与感官性能均符合行业标准,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实用工艺。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的黄牛鞋面革的鞣前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预处理材料的种类、用量、作用温度和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而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处理材料为戊二醛GT50,用量1.5%,作用温度30℃,转动时间15min,所鞣得的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达91℃以上,耐水洗性能优异,并且鞣制废液中COD值较常规铬鞣法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鞣前预处理可改善铬鞣鞣制体系、提高鞣制效果。本文从树脂类、醛类、油类、醛酸类等材料的鞣前预处理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