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12篇
综合类   63篇
化学工业   101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55篇
建筑科学   69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78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为了实现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安全可靠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水溶液的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电磁屏藏体.利用海水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吸波损耗能力这一特性,结合传输线阻抗匹配原理与遗传算法,优化和加载工作在中心频率为0.915GHz的超宽带内的多层匹配媒质层,实现入射电磁波全部进入海水层并被损耗掉.在超宽带...  相似文献   
822.
设计制作了基于麦克风阵列的真实声场环境声源定位跟踪系统。该系统基于树莓派4B和Arduno单片机,依托声阵列云台,通过传感器采集声音信号,采用TDOA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集采集、处理、控制于一体,成功实现对目标的定位与跟踪。采用两种独立的信号处理方法:以TDOA算法为主,幅度相位检测为辅,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自检,形成闭环正反馈,增强了该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外,针对声源存在回音、噪声干扰等问题,将麦克风阵列变全向为单向以及引入一个基于相关运算的语音检测算法,提高了定位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测试表明在声场环境下该系统能够对单个声源的三维空间位置进行实时的定位和跟踪,当声源位置变化时,系统也能较为准确跟踪声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823.
为明确珠光体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测定U75V重轨钢轧态和热处理态两种条件下的三点弯曲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对钢轨的微观组织、片层、断口形貌及裂纹扩展轨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辉纹平均间距分别为253,215 nm,轧态钢轨的疲劳断口呈现解理台阶与河流花样形貌,且河流花样趋于合并,而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断口呈现大量的解理台阶及较多的微裂纹和撕裂棱,河流花样以支流为主;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远低于轧态,到达裂纹失稳阶段也较滞后;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都是以穿晶断裂为主的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混合扩展方式进行,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分别为272,148 nm,其中热处理态钢轨的珠光体片层细密且方向多样,存在显著的珠光体团簇,裂纹扩展轨迹中出现较多的分支裂纹和裂纹桥接现象,对扩展起到阻碍作用,是热处理态钢轨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优于轧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4.
针对部分断面掘进机串联支撑机构刚度弱、异形TBM断面适应性差、开挖盲区难以处理等问题,设计了基于6-SPS并联机构的部分断面TBM推进机构,提出了考虑平台局部柔性的刚度预估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初选地质条件,根据总推力预测模型确定推进反力、设计推进机构,在逆向运动学的基础上,采用直角坐标边界搜索法计算机构的位置工作空间;然后,通过推导支链与平台的微小位移映射,考虑支链柔性,将动平台重力视为外载荷,使用有限元软件识别平台与支链接触处的柔度系数,建立了推进机构半解析静刚度模型,借助有限元软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比分析了平台局部柔性对刚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平台局部柔性的刚度模型更精确。研究为部分断面TBM推进机构的设计及样机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5.
针对现阶段联合仿真技术离散化程度高、优化迭代过程需要大量重复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底座技术的分布式轴向柱塞泵联合仿真方法,基于数字底座技术,能够实现对联合仿真模型进行模板化管理目标,实现设计的零成化管理目标,提升设计效率。首先,对某型大排量轴向柱塞泵的转子轴系的运动学、动力学进行了机理分析,明确了运动组件间的约束关系定义方法;然后,构建了轴向柱塞泵的液压系统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完成了对泵内组件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的仿真计算;再次,分析了联合仿真的计算结果,对泵内组件在转动周期内的受力、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柱塞模型柔性化的方法对柱塞球头结构的薄弱点进行了讨论;最后,采用数字底座平台技术,搭建了柱塞泵的配流盘自动优化设计模板,通过配置功能模型接口,完成了对联合仿真模型的数据调度和多软件的设计-仿真验证-优化的一体化,并构建了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阻尼槽结构优化策略模型,实现了阻尼槽最优构型的在线寻优和模型自更新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离散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搭建一体化设计优化平台能够极大地提升设计效率,避免了传统优化设计环节中需要对配流盘结构进行多次重复建模的问题,并支持采用P...  相似文献   
826.
这是一座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基地不远处有起伏的山峦,北侧是一条小河,小河以北已有部分住宅建成,校园未来会被住宅楼盘和公共设施环绕。目前,校园基地孤独地身处乡野之中。在建筑师心目中,这座校园应该具有某种自然属性,在未来能让人忆起这里曾是一片山水田园。  相似文献   
827.
三维点云边缘提取算法已被广泛用于海岸线的提取中。相较于海岸线,河岸线存在高程变化大、易被树木遮挡等问题,将海岸线提取算法直接应用于河岸线提取存在较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扫描激光点云的复杂环境下河岸线精确提取的方法,实现了河流岸线高程不一致、河岸被树冠遮挡情况下河岸边缘点的精准提取。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高程阈值动态调整方法,通过对高程进行实时统计,使得高程阈值能够自适应地变化并克服树木遮挡造成的岸线不连续的问题,以此获取更加真实的岸线信息。同时,将法向渐变作为约束条件,能在实现对提取的边缘点云滤波的同时构造出完整、平滑的河岸矢量线。最后,利用真实无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本文方法获取的岸线与真实岸线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18 m和0.2675 m,本文方法获取的河岸线具有较高的完整性。本研究为复杂情况下的河岸边缘提取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8.
The dynam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C arc on an arcing horn for 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 grounding electrode lin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rc,secondary arc,AC fault arc and pantograph-catenary arc.In this work,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he DC arc on the arcing horn was built,and mechanisms of the arc column short circuit and arc root movement were studied.This work furth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the arc motion wh...  相似文献   
829.
为明确吉林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征,开展吉林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按地质遗迹出露分布所在的地貌单元、构造单元将其划分为3个层次,采用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83处重要地质遗迹进行评价,划分吉林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区。结果表明:根据地质遗迹出露分布所在的地貌单元、构造单元,按照大区、分区、小区3个层次,将吉林省重要地质遗迹划分为4个地质遗迹大区、9个地质遗迹分区、10个地质遗迹小区。研究成果可为地质遗迹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0.
港口堆场地基处理具有作业点多面广、管理困难的特点,为保障强夯法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准确定位夯点位置并记录夯实遍数和夯沉量是最有效的质量管控措施。然而传统强夯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人工测量定位施工效率低,作业风险大,人工成本高。分析强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确定夯点定位、记录夯实遍数、测量夯锤落距和夯沉量的系统功能需求后,集成开发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的地基强夯施工可视化智能管控系统,提高强夯施工自动化进程和施工安全性,节省了施工成本,有效避免施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智慧管控和数字孪生技术助推建筑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