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氨纶-丙纶弹性织物为柔性基底, 通过浸没涂覆法,以一维银纳米线(Ag NWs)和二维MXene两种导电材料共同作用制备出柔性应变传感器。随后对其进行基本形貌表征、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应变传感器不仅具有较小的电阻值(~150 Ω/cm)和较高的耐久性(>500次拉伸循环),而且通过将该传感器贴合于咽喉部测得的电阻信号显示,该传感器对4个不同单词的发音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较好的重复性。因此,表明该应变传感器具有对简单语音进行识别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因高灵敏度、透气性、可穿戴舒适性和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在健康监测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人体生理信号监测、运动与姿态监测以及远程医疗保健等。针对目前应变传感器透气性、舒适性差,无法满足人体日常穿戴等应用难题,以纺织基应变传感器为研究对象,系统综述了近几年纤维基、纱线基、织物基3种类型的应变传感器及其在健康监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存在标准化难,兼容性、稳定性、耐洗性差等问题,指出未来纺织基应变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聚焦于高集成化及多功能化,并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比了碱氧一浴脱胶法对大麻原麻进行脱胶过程中,采用水浴处理和石墨烯溶液浴处理得到的大麻纤维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水浴相比,石墨烯溶液处理可以提高脱胶大麻纤维的强力,降低残胶率,提高导热性。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将石墨烯改性三维织物应用于智能纺织品,以三维织物作为基材,石墨烯溶液作为活性材料,组装具有三维结构的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阵列。并将传感器阵列与控制器、计算机、手机蓝牙结合成电子智能纺织品。控制器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作为主单元,连接外部设备,结合蓝牙,实现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整个系统在重物识别、人体静态体征测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讨纳米硫酸钡再生纤维素共混纤维织物的制备与防X射线效果和影响因素。将纳米硫酸钡加入再生纤维素纺丝液制备出不同的纳米硫酸钡共混纤维,并通过织袜机分别织造出试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共混纤维的形态和结构,并测试了各试样的耐水洗性。利用医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拍摄了共混纤维及其织物的X光片,以X光片的相对灰度值表征防X射线效果。结果表明:共混纤维内纳米硫酸钡与再生纤维素在非结晶区形成化学键,试样耐水洗性优良,随着共混纤维及其织物中纳米硫酸钡含量和织物厚度的增加,相对灰度值会变大,说明吸收X射线量越多,防X射线效果越理想。认为:纳米硫酸钡再生纤维素共混纤维及其织物具有理想的防X射线辐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前驱体,采用聚乙烯亚胺(PEI)为改性剂,通过电泳沉积(EPD)技术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涂层整理,讨论了沉积工艺并研究了改性织物的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析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微片和改性棉织物的表面形态;并利用相关仪器对其导电性能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压、时间和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浓度都是影响沉积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施加电压为10V、通电时间为150s、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为5mg/mL时,织物的增重率最大、沉积效果最好,改性棉织物的表面电阻可降低至300Ω/sq。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和壳聚糖进行静电层层自组装整理,得到具有防紫外、导电功能的棉织物。采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壳聚糖(CS)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并研究其导电、防紫外线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分析光谱(FTIR)及表面染色色深(K/S值)分析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结构;采用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评估防紫外线性能,采用两探针法测量织物表面导电性能并得到相应的IV曲线。研究表明:经石墨烯改性后的棉织物展现出超强的紫外线防护性,其导电性能也有相应的提高。组装5次,改性织物的UPF值达到92.39,远高于未处理棉织物(UPF=9.37)。另外,仅组装5次,改性棉织物的表面电阻率由未处理棉织物的7.19×10~7Ω·m降到4.4×10~2Ω·m。  相似文献   
18.
选取高导湿潮交联树脂,采用轧烘堆工艺制备高导湿性、高保形性面料,并研究树脂用量、pH值、堆置条件对面料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导湿潮交联树脂既能赋予纯棉面料高免烫性和抗折皱性,又能保持面料原有手感及吸湿性能。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树脂整理剂210 g/L,pH=1.15,37℃堆置22 h。  相似文献   
19.
传统压力传感器普遍存在可穿戴性差、电源供电不便等瓶颈问题,限制了其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因此,研发具有柔性可穿戴和自供电功能的传感器是亟需突破的新策略。受冬季绒面衣物与人体摩擦易产生静电的启发,将摩擦纳米发电技术与柔性纺织材料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纺织结构的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机。以不同绒面织物作为摩擦层材料,制备了一种摇粒绒织物基摩擦电式自供电压力传感器(f-TENG),研究绒面结构类型对摩擦电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f-TENG的绒面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赋予了其良好的可水洗、连续化生产、低成本的特点,以及出色的电输出性能(40 V,5 cm×5 cm),可以点亮50个串联的LED灯泡。f-TENG可被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中,采集人体运动的能量产生电信号,展示了纺织品在自供电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纤维素浆粕的溶解工艺以及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石墨烯的含量对复合纤维的性能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表面的褶皱增多,说明更多量的石墨烯与纤维素纤维复合。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复合纤维的机械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导电性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导热性能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认为:石墨烯纤维素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提高了普通纤维素纤维的附加值,使其在功能性防护纺织品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