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32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酚酞型聚芳醚砜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酞型聚芳醚砜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由它与导电性填料复合制得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笔者针对模压成型的碳纤维和炭黑填充酚酞型聚芳醚砜复合材料中导电通路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三维导电网络是由作二维排布的填料沿模压方向交叠构成的。  相似文献   
42.
用DSC研究了高性能热塑性树脂聚砜(PSF)、酚酞型聚醚酮(PEK-C)与聚苯硫醚(PPS)共混物的结晶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SF、PEK-C主要起阻碍PPS结晶的作用,使Avrami指数n值和冷却结晶函数m值下降;热塑性树脂的T_g越高和熔融温度提高,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3.
分子与纳米自组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分子与纳米自组装材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别从小分子自组装,大分子自组装,纳米自组装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展示了该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和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外植型聚合物自修复体系中,化学性质活泼的修复剂无法直接用原位聚合等方法直接制备微胶囊,而往往需要利用空心球负载来实现间接微胶囊化的目的。为了保证微胶囊破裂时候能在局部区域提供足够的修复剂,需要制备大直径空心微球。本文作者利用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成功制备出直径约6微米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研究了溶剂抽提和高温煅烧,以及不同升温程序给二氧化硅空心结构带来的影响。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产品形貌和壳层裂纹的研究,发现以1℃/min的升温速率,高温煅烧去除聚合物模板是制备外植型自修复聚合物用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5.
剑麻纤维不饱和聚酯环境材料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剑麻纤维/不饱和聚酯环境材料可以使用玻璃钢模具有常温低压下模压成型,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其制品强度高,握螺钉性能好,耐水性优良,并且造价低廉。  相似文献   
46.
分别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对纳米SiO2进行辐照接枝聚合改性,通过两步熔融共混工艺与聚丙烯(PP)共混制备了SiO2/PP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添加量和表面接枝不同聚合物的SiO2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改性的SiO2对PP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拉伸断面观察显示复合材料韧性的提高主要由基体剪切屈服所致。对断面上个别较大团聚体分析发现,经辐照接枝聚合改性的纳米粒子团聚体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结实,且随粒子表面聚合物的性质不同,团聚体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粘结也随之不同,导致其拉伸破坏形状有所差异,但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粘结都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7.
纳米粒子由于十分容易聚集和团聚, 加之表面亲水性的纳米颗粒和表面憎水性的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较差, 往往以较大的团聚体形式分散于聚合物基体树脂中, 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佳。基于常规共混法的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仍是重要的制备途径之一, 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复合体系中纳米粒子的有效分散和利用问题。为此, 本文中针对非层状纳米无机粒子/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介绍了纳米无机粒子表面改性和纳米颗粒在热塑性聚合物中的分散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二乙醇胺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超支化单体,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进一步合成单分子量分布的树枝状聚合物,并以此为电晕接枝到KH550改性过的纳米SiO2粒子,经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在SiO2纳米粒子表面高度接枝了单分子量分布的树枝状聚合物.  相似文献   
49.
通过熔融共混过程中原位接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加工条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晶性能、微观形貌以及动态粘弹行为.结果表明,少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3%)的加入即可对聚丙烯起到同时增强增韧的作用,制备原位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适宜加工条件为熔融共混温度180℃,共混时间10min,转子转速60r/min.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除了一些纳米粒子作为成核剂,大部分纳米粒子可能分布在基体的无定形相并起到物理交联的作用.微观形态观察表明,在拉伸和冲击作用下,因与聚合物基体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改性纳米粒子从基体中脱粘时引发基体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大量的能量,并阻碍裂纹的扩展,对聚丙烯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动态粘弹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改性纳米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得到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50.
修饰纳米CdS/聚合物的界面相互作用与光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乳液法结合原位表面修饰合成了纳米尺度的硫化镉粒子,采用溶液共混和静态铺膜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体系,以研究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经修饰的纳米CdS粒子比较均匀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内,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根据复合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表面修饰(表面修饰剂种类、表面修饰剂用量等)对纳米粒子的分散以及复合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证实了表面修饰剂具有促进纳米粒子分散和消除粒子表面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