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2篇
  免费   3666篇
  国内免费   2772篇
电工技术   2941篇
综合类   3225篇
化学工业   3695篇
金属工艺   2386篇
机械仪表   2405篇
建筑科学   2367篇
矿业工程   1357篇
能源动力   780篇
轻工业   3199篇
水利工程   993篇
石油天然气   950篇
武器工业   451篇
无线电   31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52篇
冶金工业   1445篇
原子能技术   654篇
自动化技术   4413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1225篇
  2021年   1568篇
  2020年   1043篇
  2019年   763篇
  2018年   801篇
  2017年   850篇
  2016年   774篇
  2015年   1264篇
  2014年   1627篇
  2013年   1990篇
  2012年   2499篇
  2011年   2649篇
  2010年   2486篇
  2009年   2394篇
  2008年   2640篇
  2007年   2518篇
  2006年   2303篇
  2005年   1745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848篇
  2002年   816篇
  2001年   707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由于我国低效气藏的储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适合于不同层面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期达到指导勘探开发生产的目的。为此,将低效气藏剖析为四个层面(气藏开发特征层面、现有地质特征层面、历史地质成因层面、预测及改造层面),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第一层次是直接由生产来认识,第二层次通过分析、化验、监测来了解,第三层次通过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回溯来表述,第四层次依据现有地质理论,通过地质过程叠合,最终达到预测、改造、有效动用低效气藏的目的。研究结果认为,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特征对低效气藏进行分类评价:第一层次从经济效益出发,依据投入产出比进行分类;第二层次着眼气藏现今地质特征,表征其地质特征,而储层分布、渗透性则为分类的主要依据;第三层次从气藏形成地质过程着手,分析低效气藏形成过程,沉积和成岩作用作为分类的关键因素;第四层次基于气藏地质特征,预测开发动态,改造气藏特征,促使气藏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12.
对宣钢供电系统110kV变电站35kV高压系统边运行边施工改造经验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选用优良的设备、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能够确保施工、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3.
电控柴油机以其节能、环保、易于控制等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该项新产品,使其尽早在石油机械上推广使用。提升中国石油机械的品质,文章对电控柴油机的特点、结构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4.
特定三维人脸的建模与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一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从两幅正交照片建立特定人脸的模型以及动画方法,首先以主动轮廓跟踪技术snake自动获取人脸特征点的准确位置,然后以文中的局部弹性变形(local elastic deformation)方法进行通用人脸模型到特定人脸的定制,并辅以采用图像镶嵌技术生成的大分辨率纹理图像施行纹理绘制,该方法以特征点的位移和非特征点与特征点的相对位置为基础计算局部人脸面部的变形,同时还能够实现人脸剧烈的面部变化和动作,与肌肉模型相结合,可很好地实时完成人脸的动画,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最后,给出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5.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SCMRC)的结构.该改进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具有微带并联开路线,在低频通带内通过设计达到50Ω的端口阻抗.同时,并联的微带开路线在SCMRC结构的禁带中谐振,来实现更强的慢波效应和更宽的禁带.实际设计、制作和测试了该改进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该滤波器在低频通带内具有低插入损耗、改善的回波损耗,以及在较小面积下的宽禁带.  相似文献   
116.
Aluminum has been reported to inhibit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following in vivo administration and decrease glutamate release following in vitro exposure. Because glutamate release is critical for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LTP in the hippocampus,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luminum chloride (AlCl3) on depolarization-induced glutamate release and LTP in rat hippocampal slices. The effects of AlCl3 on [14C]glutamate release were examined by incubation of slices in depolarizing (56 mM)K+ buffer solution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2 mM CaCl2. After 15 min depolarization, AlCl3 (100-1000 microM)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Ca(2+)-dependent [14C]glutamate release from slices, whereas a known Ca2+ channel blocker (100 microM CdCl2) decreased Ca(2+)-dependent [14C]glutamate release by approximately 50%. In contrast to a previous report, acute exposure to AlCl3 was without effect on depolarization-dependent glutamate release. LTP of the population spike (PS) in CA1 of hippocampus was induced by the delivery of stimulus trains to the stratum radiatum. LTP of the PS was observed in both control slices and slices bathed in solution containing 100 microM AlCl3. Neither the magnitude nor longevity (measured up to 1 h posttrain) of LTP distinguished control from aluminum-exposed slices. The lack of sensitivity in rat to the encephalopathic changes induced by aluminum, or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 in exposure conditions may account for the lack of effect of aluminum on in vitro LTP in rat hippocampus.  相似文献   
117.
智能网(IN)的概念于1984年一被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了IN研究的热潮,虽然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但仍可以说,IN技术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本文就是基于当前国际上对IN的研究,来介绍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进而阐述其设计思想及主要特征,并对IN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为我国发展IN技术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18.
尹岩  孙超  蒋赛百 《山西建筑》2007,33(33):54-55
对全球化进程中建筑趋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全球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并对我国当代建筑创作问题提出了见解,以使人们对建筑全球化的趋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9.
太钢3号卷取机TDC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钢热连轧厂3号卷取机改造前所采用的美国西屋公司WDPF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和质量的要求,进而应用西门子公司的TDC控制系统对其进行了改造。该项目的设计、编程、调试由太钢自行完成,改造中采用了带钢头部张力优化控制、夹送辊张力控制、卷取机平滑曲线减张控制、卸卷小车横移极限升降极限模拟控制等多项新技术。其改造后产品产量、综合成卷率和卷形良好率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0.
The mechanism of stress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by detonation loading in five separate independent advance of ore breaking patterns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n elastic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AN- SYS/LS-DYNA 3D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n this package ANSYS is the preprocessor and LS-DYNA is the postprocessor. Numerical models in the paper to actual were l:10 and the element mesh was dissected in scanning mode utilizing the sym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erical model. Five different advance rates were studied.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ime required to maximum stress, the action time of the available stress,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the nodes, the stress penetration time, the magnitude of the stress peak and the time duration for high stress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2.2 m advance appeared optimum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have been validated by tests with phys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